[发明专利]一种螺旋微针祛皱装置及祛皱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9005.6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3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旭宁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5 | 分类号: | A61B17/3205;A61B17/3209;A61B17/0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5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针 祛皱 过程安全性 微针阵列 医疗设备 中空螺旋 螺旋式 针座 | ||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螺旋微针祛皱装置,包括中空螺旋微针,所述螺旋微针呈螺旋式,所述螺旋微针阵列式排列在针座上,每个所述螺旋微针的注剂量小于0.0042ml,注入深度达0.3mm以上。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所述装置进行祛皱的方法。本发明祛皱过程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费用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螺旋微针祛皱装置及祛皱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针对祛皱的方法主要分四类,分别为:手术祛皱、填充类祛皱、 药物注射祛皱和仪器祛皱。
手术祛皱的原理是通手术的方法将松弛多余的皮肤切除移位,使皮肤收缩 变紧,从而减少皱纹的形成。此方法的缺点是:风险大,任何手术本身都有一 定风险;创伤大,手术会产生刀口,并使得皮肤改变原有的位置和形态;适应 症少,本方法只适应于年龄偏大,皮肤松弛严重的类型皱纹,对于单纯性皱纹 或非松弛引起的皱纹并不适用。
填充类祛皱主要是通过往皮下注射透明质酸等皮下填充剂,使得皮肤变得 饱满充盈而减少皱纹的方法。此类方法的缺点是:填充物风险,填充物多为凝 胶类,不能进入血管,误注射进入血管会堵塞血管循环,引起局部血管栓塞, 组织坏死,美容变毁容;效果局限及效果维持时间短,此方法作用原理为局部 填充饱满达到祛皱的目的,所以它只针对因局部缺水塌陷引起的皱纹效果好, 对于因皮下纤维断裂引起的真性皱纹效果较差。透明质酸等填充剂属于皮肤可 吸收材料,一般吸收期为6到8个月,因此吸收到期后效果就会消失;费用 高,目前市场上填充剂多为进口,且操作技术较为复杂,所以此类方法费用较 高,消费者接受率低。
药物注射类祛皱主要是通过局部注射肉毒素类药物,肉毒素属神经阻滞类 药物,注射到皮下可以阻断神经的传导而减少表情的产生,从而减少皱纹的生 成。此类方法的缺点是:药物风险,肉毒素具有毒性,误注射进入血管会引起 全身中毒,影响生命安全;效果及维持时间,其作用机理阻断神经传导,所以 此方法只针对于因表情习惯表情纹或假性皱纹有效果,对于非表情纹或真性皱 纹效果较差。肉毒素在人体内的代谢周期是6到10个月,因此其控制皱纹的 有效期一般不会超过一年。
仪器类祛皱的原理一般为通过仪器按摩或热能传导达到嫩肤祛皱的效果。 此类方法的缺点是效果不显著,不稳定,一般作为辅助类治疗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螺旋微针祛皱装置及祛 皱方法,通过螺旋微针实现祛皱的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螺旋微针祛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中空螺旋微针,所述螺旋微针呈 螺旋式,所述螺旋微针阵列式排列在针座上,每个所述螺旋微针的注剂量小于 0.0042ml,注入深度达0.3mm以上。
进一步,所述螺旋微阵列为5*5阵列,所述螺旋微针的直径小于0.2毫米。
利用上述螺旋微针祛皱装置进行的祛皱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螺旋微针在皮肤上打通多个通道,所述通道的末端位于皮肤真皮 位置;
所述螺旋微针离开时将皮肤在真皮位置剥离。
进一步,所述通道的直径小于0.2毫米。
进一步,所述螺旋微针拔出之前还包括在剥离部位注入药剂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螺旋微针方便拉起真皮;
(2)螺旋微针的中间孔方便注入药剂;
(3)祛皱过程安全性高,操作层面浅;
(4)可以不需往体内注射药物;
(5)效果稳定持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旭宁,未经王旭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9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