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电子束辐照的医用透明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8751.3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7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春;魏永飞;杨伟芳;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L23/12;C08K5/134;C08K5/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4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束 辐照 医用 透明 聚丙烯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电子束辐照的医用透明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广泛采用环氧乙烷灭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杀灭所有微生物,但环氧乙烷是一种高易燃、石油基气体、致突变和致癌变物,不仅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还存在着污染环境、残留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周期长等缺点。采用电子束辐照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具有无污染、无残留、周期短等优点,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辐射灭菌消毒医疗器械,剂量一般为25KGy。
辐照灭菌是医疗耗材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高分子材料经过灭菌之后有黄变现象。市面上大多是医疗级聚丙烯经过电子束辐照之后有黄变现象。有耐辐照的聚丙烯材料在高剂量辐照下也有黄变现象,并且大多不是透明聚丙烯,透明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耐电子束辐照的医用透明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具有透明度高,抗黄变现象,不变色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电子束辐照的医用透明聚丙烯材料,它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透明聚丙烯基料100份、耐辐照母粒2-10份、热稳定剂0.2-0.5份。
上述一种耐电子束辐照的医用透明聚丙烯材料,它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透明聚丙烯基料100份、耐辐照母粒3份、热稳定剂0.3份。
上述一种耐电子束辐照的医用透明聚丙烯材料,所述透明聚丙烯材料为无规共聚聚丙烯基体材料,透光率为85%-86%,熔融指数为2-6g/10min。
上述一种耐电子束辐照的医用透明聚丙烯材料,所述耐辐照母粒为受组胺类稳定剂和UV屏蔽剂复配后与PP制作的耐辐照母粒。
上述一种耐电子束辐照的医用透明聚丙烯材料,所述热稳定剂为AE1010、168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上述的一种耐电子束辐照的医用透明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透明聚丙烯基料、耐辐照母粒及热稳定剂放入混炼机中,在常温下混炼均匀得到混合物a;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物a加入已经调试好的双螺杆造粒机器中,进行共混熔融得到混合物b;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物b经过冷却水切粒,即得到成品。
步骤(1)中混炼过程中混炼机转速控制为900~1200rpm,混炼时间为6~20min。
步骤(2)中双螺杆造粒机转速控制为45-55rpm,进料温度为100-120℃,熔融温度为160-180℃,输送段温度为185-190℃
步骤(3)中冷却水的水温控制为5-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透光率不变,不会因为助剂的添加,透光率下降;
2. 经过30KGy电子束剂量辐照之后,改性后的聚丙烯材料黄变指数小于1,属于不变范围;
3. 经过30KGy电子束剂量辐照之后,改性后的聚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电子束辐照的医用透明聚丙烯材料,它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透明聚丙烯基料100份、耐辐照母粒2-10份、热稳定剂0.2-0.5份,所述透明聚丙烯材料为无规共聚聚丙烯基体材料,透光率为85%-86%,熔融指数为2-6g/10min,所述耐辐照母粒为受组胺类稳定剂和UV屏蔽剂复配后与PP制作的耐辐照母粒,所述热稳定剂为AE1010、168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耐电子束辐照的医用透明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透明聚丙烯基料、耐辐照母粒及热稳定剂放入混炼机中,在常温下混炼均匀得到混合物a;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物a加入已经调试好的双螺杆造粒机器中,进行共混熔融得到混合物b;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物b经过冷却水切粒,即得到成品,将所得成品材料进行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生物性能检测,所得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87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