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用高速包装用聚乙烯膜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7276.8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8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吕海平;张彩荣;胡永国;袁晓松;王秀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华健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32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王涵江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高速包装 聚乙烯膜 层厚比 内层 中层 药用包装材料 重量百分比 高温条件 用料配比 膜复合 总层厚 层厚 热封 贴接 变质 | ||
本发明涉及药用包装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用高速包装用聚乙烯膜,包括依次贴接的外层、中层和内层,各层的组成及用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如下,外层:聚乙烯(0220AA)75~85%、聚乙烯(2420H)15~25%;中层:聚乙烯(7042)55~65%、聚乙烯(SP1520H)15~25%、聚乙烯(2426H)15~25%;内层:聚乙烯(1002KW)5~15%、聚乙烯(SP1520H)35~45%、聚乙烯(SP0510H)30~40%、聚乙烯(2426H)10~20%;各层相对于膜总层厚的层厚比如下,外层的层厚比为25~35%,中层的层厚比为35~45%,内层的层厚比为25~35%。本发明的药用高速包装用聚乙烯膜具有较低的起封温度和较好的热封强度,降低了膜复合的温度,避免药物在高温条件下变质,保护了药效;提高了包装速度,降低了整个工艺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用包装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用高速包装用聚乙烯膜。
背景技术
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在工业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100~-7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
现有的聚乙烯膜为了达到一定的热封强度需要较高的温度,而药物在高温条件下会变质,影响药效,并且现有聚乙烯膜的包装速度较低,增加了整个工艺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起封温度低并且包装速度快的药用高速包装用聚乙烯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药用高速包装用聚乙烯膜,包括依次贴接的外层、中层和内层,各层的组成及用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如下,外层:聚乙烯(0220AA)75~85%、聚乙烯(2420H)15~25%;中层:聚乙烯(7042)55~65%、聚乙烯(SP1520H)15~25%、聚乙烯(2426H)15~25%;内层:聚乙烯(1002KW)5~15%、聚乙烯(SP1520H)35~45%、聚乙烯(SP0510H)30~40%、聚乙烯(2426H)10~20%;各层相对于膜总层厚的层厚比如下,外层的层厚比为25~35%,中层的层厚比为35~45%,内层的层厚比为25~35%。
进一步地,外层的组成及用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为聚乙烯(0220AA)80%、聚乙烯(2420H)20%。
进一步地,中层的组成及用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为聚乙烯(7042)60%、聚乙烯(SP1520H)20%、聚乙烯(2426H)20%。
进一步地,内层的组成及用料配比(按重量百分比)为聚乙烯(1002KW)10%、聚乙烯(SP1520H)40%、聚乙烯(SP0510H)35%、聚乙烯(2426H)15%。
进一步地,外层的层厚比为30%,中层的层厚比为40%,内层的层厚比为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药用高速包装用聚乙烯膜具有较低的起封温度和较好的热封强度,降低了膜复合的温度,避免药物在高温条件下变质,保护了药效;提高了包装速度,降低了整个工艺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药用高速包装用聚乙烯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层,2-中层,3-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药用包装材料结构为PET12/AL7/PE45,检测条件为25℃63%R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华健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华健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72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