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电力线路巡检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5945.8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6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彬;李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宸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H02G1/02;H04B1/38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大***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检 诊断模块 设备状态分析 线路巡检系统 远程诊断中心 无线电力 发送 有效性评价 诊断 检查结果 评估结果 设备点检 算法实现 诊断结果 自动判断 自动生成 对设备 系统化 电厂 管理 评估 考核 监督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力线路巡检系统,其包括设备日常点检模块、设备专责点检模块、设备状态分析模块、诊断模块以及远程诊断中心,所述设备日常点检模块、设备专责点检模块以及所述设备状态分析模块将得到的检查结果发送至诊断模块,所述诊断模块用于对用于对设备进行诊断并对诊断策略进行评估,并将诊断结果以及评估结果发送至远程诊断中心。实现了设备点检工作自动生成、系统化管理,规范了工作的内容、标准,采用了有效性评价算法实现了自动判断定期工作是否合格是否有效,为电厂技术监督工作的管理和考核提供了准确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无线电力线路巡检仪。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线路巡检是电网系统日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然而电力设施通常不能断电,而且经常安置在特殊位置,如电线杆、地下、封闭配电箱等人不易接触的位置。工作人员仅凭肉眼或者普通工具难以检查或检查不细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技术日益完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无线手持设备越来越普及;同时云数据处理技术为系统查询、分析设备信息提供了有效支持。大数据、云分析已经成为主流的系统分析方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力线路巡检仪,采用手持结构,方便用户携带、使用,采用可充电模块与锂电池,设备无需外接电源,能够持续工作较长时间,外置显示屏、按键,能够操作设备及显示巡检结果,同时设置有专用巡检用装置,可获取电力设备的状态,还设置有WIFI及GPRS模块,能与远程诊断中心通讯,实时获取或上传电力设备信息。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力线路巡检系统,其包括设备日常点检模块、设备专责点检模块、设备状态分析模块、诊断模块以及远程诊断中心;
所述设备日常点检模块、设备专责点检模块以及所述设备状态分析模块分别与诊断模块通讯连接,诊断模块与远程诊断中心通讯连接;
所述设备日常点检模块包括定期巡检项目生成单元以及定期巡检策略生成单元,所述设备专责点检模块包括专责巡检项目生成单元以及专责巡检策略生成单元;
所述定期巡检项目生成单元用于建立定期巡检项目生成模型,将实际情况输入定期巡检项目生成模型模型,自动生成多个设备日常点检项目;
所述定期巡检策略生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多个设备日常点检项目生成设备日常点检策田各:
所述专责巡检项目生成单元用于建立专责巡检项目生成模型,将实际情况输入专责巡检项目生成模型模型,自动生成专责设备点检项目;
所述专责巡检策略生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专责设备日常点检项目生成设备专责点检策略;
所述设备状态分析模块用于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
所述设备日常点检模块、设备专责点检模块以及所述设备状态分析模块将得到的检查结果发送至诊断模块,所述诊断模块用于对用于对设备进行诊断并对诊断策略进行评估,并将诊断结果以及评估结果发送至远程诊断中心。
优选地,根据设备日常点检策略的内容自动生成定期工作计划,所述定期工作计划包括:工作名称、工作类型、被巡检对象信息、执行周期和标准试验报告模板。
优选地,设备日常点检模块以及设备专责点检模块通过无线电力线路巡检仪完成点检。
优选地,所述无线电力线路巡检仪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表面的显示屏、按键、红外测温模块、超声波模块和摄像头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可充电模块、锂电池、处理器、感应卡装置、WIFI模块和GPRS模块,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显示屏、按键、红外测温模块、超声波模块、摄像头、感应卡装置、WIFI模块以及GPRS模块通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宸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未经伟宸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59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