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式蒸汽发生器及蒸汽产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5434.6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1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唐卉;张明宝;张福君;国金莲;杨军;李琪;韩健;张小波;李海;李凤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02 | 分类号: | F22B1/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46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蒸汽 发生器 产生 方法 | ||
一体式蒸汽发生器及蒸汽产生方法。传统的蒸汽发生器都需要设置预热器,某些负荷给水在预热器内产生饱和蒸汽引起设备震动。本发明组成包括壳体,壳体内腔通过管板(2)分隔为左腔和右腔,左腔又分隔为左上腔和左下腔,左上腔设有热源进口(1),左下腔设有热源出口(10),右腔是水侧壳体腔,在水侧壳体(8)上靠近管板端设置给水进口(9),换热管一端固定在管板上,换热管(7)上依次设置有预热段隔板(3)、过渡段分离隔板(4)、蒸发段支撑板(5),水侧壳体包括较小直径段、直径渐大段、较大直径段,过渡段分离隔板上部设置成导流结构,在较大直径段设置有蒸汽出口(6)。本发明应用于一体式蒸汽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预热功能的一体式蒸汽发生器及蒸汽产生方法。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作为一种蒸汽产生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等领域。管外沸腾的蒸汽发生器工作原理是加热介质在换热管管内流通,将热量通过换热管传递给换热管管外的给水,产生饱和蒸汽。一般情况下,热源出口温度不会低于给水饱和温度。为了进一步提高热源能量利用率,降低热源温度,可以在蒸发器前设置一级预热器,给水先进入预热器升温后再进入蒸发器,而热源经蒸发器降温后再进入预热器进行降温。但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预热器较小,单独设置预热器不经济,或者负荷范围较宽,某些负荷给水在预热器内产生饱和蒸汽引起设备震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体式蒸汽发生器及蒸汽产生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一体式蒸汽发生器,其组成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腔通过管板分隔为左腔和右腔,所述的左腔又分隔为左上腔和左下腔,所述的左上腔设有热源进口,所述的左下腔设有热源出口,所述的右腔是水侧壳体腔,在水侧壳体上靠近所述的管板端设置给水进口,换热管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管板上,所述的换热管上依次设置有预热段隔板、过渡段分离隔板、蒸发段支撑板,所述的水侧壳体包括较小直径段、直径渐大段、较大直径段,所述的预热段隔板交错设置在较小直径段,使得水在所述的预热段隔板之间折返流动,所述的过渡段分离隔板设置在所述的直径渐大段,所述的过渡段分离隔板上部设置成导流结构,所述的蒸发段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的较大直径段,在所述的较大直径段设置有蒸汽出口。
所述的一体式蒸汽发生器,所述的导流结构与水侧壳体留有必要的距离,保证产生的饱和蒸汽及时从过渡段排出。
所述的一体式蒸汽发生器,较小直径段内的最后一个预热段隔板至直径渐大段内的第一个蒸发段支撑板之间的空间是过渡段,所述的过渡段前面的空间是预热段,所述的过渡段后面的空间是蒸发段,所述的过渡段内只有一个过渡段分离隔板。
所述的一体式蒸汽发生器的蒸汽产生方法,加热介质由热源进口进入换热管,通过换热管将壳程给水加热后,由热源出口排出,给水经给水进口接管进入蒸发器预热段,在预热段内折流换热,提高水温后进入过渡段,在过渡段内进一步被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给水中被加热成为饱和蒸汽的部分通过过渡段分离隔板上方间隙排入蒸发段空气间,水则通过下部通道进入蒸发段进一步加热产生饱和蒸汽,饱和蒸汽最终由蒸汽出口排出设备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预热器取消,通过蒸汽发生器内设置预热段和过渡段,实现热源能量的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性,并避免预热器内汽水两相引起的震动问题。
本发明适用于电力、化工等领域需要产生蒸汽的换热设备,尤其是不宜单独设置给水预热装置,或因负荷变化范围较宽需要避免给水预热装置内出现饱和的蒸汽产生系统。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各换热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54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