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霜控制方法、除霜控制装置和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5155.X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1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魏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42 | 分类号: | F24F11/42;F24F11/64;F24F11/65;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霜控制 除霜控制装置 温度变化率 空调器 除霜操作 恶劣环境 冷凝管 预设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霜控制方法、除霜控制装置和空调器,其中,除霜控制方法包括:在检测到冷凝管的温度变化率小于预设温度变化率时,确定进行除霜操作。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降低了恶劣环境温度对于除霜控制过程的影响,提高了除霜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霜控制方法、一种除霜控制装置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冬季室外环境较低的情况下,在热泵型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室外机冷凝器会逐步结霜,且霜层会越来越厚,进而影响冷凝器的换热。随着霜层的变厚,冷凝器的换热能力会越来越差,逐步失去从室外环境吸收热量的能力,从而造成整机的制热效果越来越差。当霜层加厚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化霜处理,将霜层化掉之后,再重新进入制热状态。
在相关技术的除霜控制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判断蒸发器管温或冷凝器管温下降的幅度是否大于一定的阈值,来确定是否需要除霜,而蒸发器管温或冷凝器管温会受到室外温度变化的影响,例如,当室外温度逐渐降低时,蒸发器管温或冷凝器管温也会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当降低温度的幅值满足进行除霜的预设温度条件时,热泵型空调器会自动进入除霜模式,但是在室外空气比较干燥的情况下,室外机冷凝器并未结霜或者只结了少量的霜,此时就会进入“无霜化霜”模式,由于除霜模式需要停止室内机的制热进程,因此,不仅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还导致了电能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霜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霜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包括:在检测到冷凝管的温度变化率小于预设温度变化率时,确定进行除霜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检测冷凝管温度的变化,并在冷凝管的温度变化率小于预设温度变化率时,确定进行除霜操作,降低了恶劣环境温度对于除霜控制过程的影响,提高了除霜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具体地,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室外机冷凝器的冷凝管在换热过程中会逐步结霜,进而影响室外机冷凝器的换热能力,意味着冷凝管在结霜后,冷凝管的温度变化将逐渐变小,也即温度变化率会逐渐变小,因此,通过检测冷凝管的温度变化率,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判断冷凝管的结霜情况,提升了除霜控制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检测冷凝管的温度变化率前,还包括:在检测到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按照预设周期采集冷凝管的温度值,并记作第一温度值;实时计算第一温度值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并记作温度变化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冬季的恶劣环境温度下,冷凝器的温度较低,如果仅根据冷凝器温度判断是否结霜,则在空调器刚开始运行就可能判定进入除霜模式,也即进行“无霜化霜”的操作,这无疑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功耗,因此,在检测冷凝管的温度变化率之前,通过控制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能够使室内环境温度得到升高,降低了室外环境温度较低对除霜控制过程的影响,且通过采集冷凝管的温度值,实时计算冷凝管的温度变化率,提高了除霜控制过程的响应效率,有利于提升了用户体验。
其中,预设周期越短,越能及时确定冷凝管结霜状态,故预设周期设置为5~15秒,譬如,预设周期为6秒或10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51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