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22400.1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0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撒卫华;刘志清;刘卫党;曹国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5/02 | 分类号: | F25B15/02;F25B49/04;F25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带娣;罗满 |
地址: | 2655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第二 吸收 式热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冷凝器、高温吸收器、高温蒸发器、低温吸收器、低温蒸发器、传感器、第一流量控制阀、第二流量控制阀和控制器;其中低温吸收器换热管内的介质与溶液换热后部分通过管路输送至高温蒸发器,用于制取二级升温系统中高温吸收器所需的蒸汽;另一部分输送至机组外部,用于制取或直接作为外部用热源;并且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或压力信号判断输出低品位热媒或高品位热媒是否满足当前的需求,控制器可以发送控制命令至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二流量控制阀,以调节相应控制阀的开度,以满足制取高品位和低品位热源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背景技术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为升温型热泵,其利用大量中间品位的废热和低温冷却水的热势差制取热量少、但温度高于中间品位废热的热量,从而满足用户高品位的用热需求。
目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主要有两种:单级升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以下简称单级升温热泵)和二级升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以下简称二级升温热泵)。单级升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制取的高品位热媒与低品位热源的温升幅度比较小,但热效率高;二级升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高品位热媒与低品位热源的温升幅度高,但热效率较低。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二级升温热泵比单级升温热泵制取的热媒温度高,两热泵的差异为:二级升温热泵在单级升温热泵的基础上增加高温吸收器、高温蒸发器。
单级升温热泵主要包括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蒸发器、热交换器,二级升温热泵还进一步包括高温吸收器、高温蒸发器、高低温热交换器,单级升温热泵制取的高温热媒提供给高温蒸发器,由高温吸收器制取更高品位的热媒。
目前,对于同时需要高品位热媒和低品位热媒的场合,一般需要单独设置单级升温热泵和二级升温热泵,利用两种热泵分别制取不同品位的热媒,以供用户使用。
对于多种品质热源需求的场合,安装两种类型的机组所需的安装空间就相应比较大,不仅增加机组的使用成本,而且大大限制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在安装空间受限场合的应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该热泵可降低多种品质热源需求场合的使用成本,并且机组尺寸相对比较小,扩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应用范围,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该热泵可同时制取较低品质、更高品质热媒,机组占地面积比较小,大大降低了热泵机组的使用成本,且扩大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应用范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冷凝器、高温吸收器、高温蒸发器、低温吸收器、低温蒸发器;所述低温吸收器换热管内的介质与溶液换热后部分通过管路输送至所述高温蒸发器,用于制取二级升温系统中所述高温吸收器所需的蒸汽;另一部分输送至机组外部,用于制取或直接作为外部用热源。
与现有技术中使用单级、二级两种类型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相比,本文中所提供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可同时制取低品位热源和高品位热源,即本文所提供的热泵融和单级、二级二类热泵为一体,并且本文中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模块与现有技术二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模块基本相同,与现有设置单级、二级二类热泵相比,本文热泵的占地面积比较小,大大节省了热泵的安装空间,同时降低初投资。
另外,本文热泵机组的体积比较小,有利于应用于安装环境受限的环境中,扩大二类热泵机组的应用范围。
可选的,所述低温吸收器内部的换热管具有两组: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中的介质与所述高温蒸发器形成循环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组输出介质用于制取所述高温吸收器所需蒸汽;
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通外部输入热源和外部输出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2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