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蔗组培育苗的移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1940.8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0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蓓;孙琼珂;周军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名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55 | 分类号: | A01G22/55;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蔗 培育 移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快繁生产技术,具体是一种甘蔗组培育苗的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组织培养是一种高效的繁殖技术,可以加速甘蔗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周年规模化生产性状整齐一致的甘蔗优良品种组培苗供生产应用,从而解决各蔗区良种种苗短缺、优良品种推广缓慢及运输成本高昂等问题。
甘蔗(Saccharum.ssp)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植物。甘蔗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甘蔗产业发展的新动力,然而科学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又决定着技术的实际应用。甘蔗是一种无性繁殖的作物,在生产上大多还是以种茎繁殖为主。虽然甘蔗的组培技术早已成熟,但生产上应用长期不足,在许多蔗区因生产技术落后还未能大面积的推广种植甘蔗组培苗,因此,在甘蔗健康种苗和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方面组培苗还未得到充分应用。甘蔗组织培养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组培苗移栽技术方面。甘蔗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组培苗的质量和组织培养的效率,同时,也是组培苗推广应用于各蔗区的关键技术。一种简单、高效、快速的甘蔗组培苗移栽技术是目前我们迫切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甘蔗组培育苗的移栽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甘蔗组培育苗的移栽方法,蔗组培苗瓶苗在培养室中经过2~4 代的增殖培养后直接进行生根培养,瓶苗生根后从瓶中取出清洗干净,用 0.5%的多菌灵浸泡10min待种;
分成3~8株/丛在育苗圃中假植15~20天即进行分单株移栽至备耕好的种苗繁育大田;移栽前先把植蔗沟用水淋湿淋透,移栽完毕在植蔗沟上方搭建小拱棚,根据行距及小拱棚高度选择尺寸适合的薄膜覆盖在小拱棚上,薄膜盖于苗的上方两边着地,两端打开留通风口,阴网盖于薄膜外并将两端通风口盖上,移栽当天在小拱棚顶部每隔30~60㎝开一个直径2㎝透气孔;
移栽3~5天后,扩大透气孔至直径10㎝,移栽8天后将薄膜完全掀开,两天浇水一次;并施第一次肥0.05%的复合肥为主,每周一次;每周剪苗一次;20天后加施0.15%氮肥或复合肥;甘蔗组培苗移栽40天以上移栽大田。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甘蔗组培育苗的移栽方法是在室外移栽,而不是在温室内移栽,实现组培育苗一次移栽,移栽过程短,节约人力物力,高效且成活率高;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甘蔗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0% -95%,适合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甘蔗组培育苗的移栽方法,蔗组培苗瓶苗在培养室中经过2~4 代的增殖培养后直接进行生根培养,瓶苗生根后从瓶中取出清洗干净,用 0.5%的多菌灵浸泡10min待种;
分成3~8株/丛在育苗圃中假植15~20天即进行分单株移栽至备耕好的种苗繁育大田;移栽前先把植蔗沟用水淋湿淋透,移栽完毕在植蔗沟上方搭建小拱棚,根据行距及小拱棚高度选择尺寸适合的薄膜覆盖在小拱棚上,薄膜盖于苗的上方两边着地,两端打开留通风口,阴网盖于薄膜外并将两端通风口盖上,移栽当天在小拱棚顶部每隔30~60㎝开一个直径2㎝透气孔;
移栽3~5天后,扩大透气孔至直径10㎝,移栽8天后将薄膜完全掀开,两天浇水一次;并施第一次肥0.05%的复合肥为主,每周一次;每周剪苗一次;20天后加施0.15%氮肥或复合肥;甘蔗组培苗移栽40天以上移栽大田。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甘蔗组培育苗的移栽方法是在室外移栽,而不是在温室内移栽,实现组培育苗一次移栽,移栽过程短,节约人力物力,高效且成活率高;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甘蔗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0% -95%,适合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名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名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19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豆角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改善牡丹品质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