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420413.5 | 申请日: | 2017-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4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杜思红;王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7;H01M4/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罗巴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6 | 代理人: | 孙德崇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锂离子电池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所述电芯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形成卷绕结构并各自在所述卷绕结构的侧边处具有活性物质基层,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在所述卷绕结构的侧边处还具有活化层,所述活化层为由活性浆料形成的层结构,所述活性浆料由包含导电碳的溶质溶解于预定的溶剂而形成,所述活化层与所述活性物质基层在所述侧边处形成双层结构。在电芯充放电的过程中,除活性物质基层之外,具有导电碳的活化层还能够提供额外的锂离子,进而保证充足的锂离子供应,降低电芯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在侧边处产生的容量衰减,提高电芯在卷绕结构的侧边处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锂离子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芯1一般是由正极、负极、隔离膜等卷绕形成的卷绕结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借助于正极结构和负极结构的活性物质嵌脱锂离子从而进行能量的传递。在这种构造的电芯1中,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同步卷绕而形成上述卷绕结构,卷绕结构的每一圈均具有受卷绕影响而产生的两个侧边2,也可以形象地将该侧边2称为拐弯处(如图1所示)。
通常,电芯1的该拐弯处较为蓬松,其层与层间的距离与极片卷绕所形成的正面3的层与层的间距相比更大。因此,在充放电时,锂离子在该拐弯处传输的物理距离较远。长循环或者低温放电时,拐弯处容易出现难以充电或者析锂等异常,导致电池电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出现容量衰减较大,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因此,相关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改善卷绕结构的电芯1的拐角处,以提高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芯,所述电芯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形成卷绕结构并各自在所述卷绕结构的侧边处具有活性物质基层,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在所述卷绕结构的侧边处还具有活化层,所述活化层为由活性浆料形成的层结构,所述活性浆料由包含导电碳的溶质溶解于预定的溶剂而形成,所述活化层与所述活性物质基层在所述侧边处形成双层结构。
优选地,所述活性浆料的溶质还包含粘结剂,以使所述活化层粘结于所述活性物质基层。
优选地,所述正极极片的活性浆料的溶剂选自N-甲基吡咯烷酮,所述负极极片的活性浆料的溶剂选自水,所述负极极片的活性浆料的溶质还包含分散剂。
优选地,所述正极极片的活性浆料的溶质中的导电碳和粘结剂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80%至90%和10%至20%,所述负极极片的活性浆料的溶质中的导电碳、粘结剂和分散剂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0%至90%、5%至15%和5%至15%。
优选地,所述正极极片的活性浆料的溶质中的导电碳和粘结剂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85%和15%,所述负极极片的活性浆料的溶质中的导电碳、粘结剂和分散剂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80%、10%和10%。
优选地,所述正极极片的活性浆料的溶质中的导电碳和粘结剂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85%和15%,所述负极极片的活性浆料的溶质中的导电碳、粘结剂和分散剂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90%、5%和5%。
优选地,所述正极极片的活性浆料的溶质的导电碳选自导电炭黑、科琴黑、石墨烯、碳纳米管中的一者,所述正极极片的活性浆料的溶质的粘结剂选自聚偏氟乙烯。
优选地,所述负极极片的活性浆料的溶质的导电碳选自导电炭黑、科琴黑、石墨烯、碳纳米管中的一者,所述负极极片的活性浆料的粘结剂选自丁苯橡胶、聚氨酯中的一者,所述负极极片的活性浆料的分散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04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