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有机物污染土壤的反射镜阵太阳能集热金属单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19920.7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3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冯世进;李垚;沈阳;张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H02J7/35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有机物 污染 土壤 反射 太阳能 金属 装置 | ||
本发明属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脱附处理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槽式反射镜阵太阳能集热金属单桩装置,由热脱附桩体、逐日轨道、逐日车基座、电机箱、集热棒、正反射镜、侧反射镜、变速轮、主动轮、变速轮内传动轮、主动轮传动轮等部件组成。电动箱工作模式已提前录入,通过传动皮带带动车身沿圆弧形逐日轨道移动,从而带动集热系统绕热脱附桩体转动,使得槽式反射镜阵竖向始终正对太阳,镜阵将阳光反射到集热棒上。集热棒受热后将热量传至热脱附桩体,从而加热土壤。土壤中低沸点有机物受热逸出,达到处理被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岩土工程、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脱附处理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槽式反射镜阵太阳能集热金属单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大部分土壤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威胁。其中有机物污染土壤的问题因其危害性大和可察性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热脱附作为一种有效处理有机物污染土壤被越发广泛地使用。其原理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热交换,加热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组分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蒸发并与土壤介质相分离。目前,热脱附处理土壤技术应用的主要限制在于把土壤加热到固定温度需要大量的能量,导致其成本高昂。寻找一种成本更加低廉的加热能源成为了促进热脱附应用和环境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太阳能作为一种高效廉价的清洁能源,已经逐渐被各大国家列为战略能源。如今,太阳能主要利用在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将太阳能用于热脱附修复土壤虽是小众的市场,但却能给污染土壤修复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如何有效地将太阳能应用于热脱附处理,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热脱附处理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槽式反射镜阵太阳能集热金属单桩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热脱附处理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槽式反射镜阵太阳能集热金属单桩装置,由固定支座、轨道系统、逐日车系统和集热系统组成;其中:
固定支座由热脱附桩体1、桩帽护筒2、桩顶盖帽3、旋转支座4和旋转支座卡具5组成,热脱附桩体1为空心构件,桩帽护筒2焊接于桩顶盖帽3下方;热脱附桩体1依次穿过桩帽护筒2和桩顶盖帽3,并露出于桩顶盖帽3一定长度,使桩帽护筒2恰好抵住脱附桩体1的变截面处;桩帽护筒2和热脱附桩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桩帽护筒2不能绕热脱附桩体1旋转;旋转支座4外径小于热脱附桩体1上部内径,旋转支座4插入热脱附桩体1内,旋转支座4焊接于旋转支座卡具5下方,且旋转支座4和旋转支座卡具5形成整体,旋转支座卡具5底座圆柱外径与热脱附桩体1上部外径一致,使旋转支座4能绕热脱附桩体1旋转;
轨道系统由轨道垫脚10、轨道支架11、逐日轨道12、垫脚连接杆13、垫脚连接杆固定套14和轨道垫脚底针40组成,垫脚连接杆固定套14套于露出于桩顶盖帽3外的热脱附桩体1上部,垫脚连接杆固定套14内径略大于热脱附桩体1上部外径,其与热脱附桩体1间缝隙用绝缘垫片插入,使得垫脚连接杆固定套14和热脱附桩体1紧密连接且热绝缘;3根垫脚连接杆13一端焊接于垫脚连接杆固定套14上,另一端焊接于轨道支架11上;轨道支架11下方焊接轨道垫脚10,轨道垫脚10下方焊接轨道垫脚底针40;轨道支架11上部焊接逐日轨道12,逐日轨道12为圆弧形,轨道截面为工字形,其上部横梁比下部横梁短;
逐日车系统由车身装置、电动装置和传力杆件系统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99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