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拟巧克力功能泡芙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19594.X | 申请日: | 2017-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7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 发明(设计)人: | 金黎明;宫小明;侯熙彦;赵晶;包艳春;陈苛蒙;胡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1D13/32 | 分类号: | A21D13/32;A21D2/36 |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胡景波 |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巧克力 泡芙 板栗壳 棕色素 白砂糖 原料制备 质量份 馅料 牛奶 食品加工领域 低筋面粉 性质稳定 延缓衰老 氧化损伤 抑菌消炎 淡奶油 肾功能 自由基 黄油 蛋液 肝脏 无毒 替代 申请 制作 | ||
本分案申请涉及一种拟巧克力功能泡芙,属于食品加工领域。主要技术方案包括馅料和泡芙坯两部分,所述的馅料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板栗壳棕色素0.02‑0.06份,淡奶油5‑10份,牛奶12‑19份,白砂糖3‑5份;所述的泡芙坯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板栗壳棕色素0.4‑1.2份,低筋面粉90‑105份,黄油75‑85份,蛋液90‑105份,白砂糖4‑6份,盐0.5‑1份,牛奶75‑85份,水70‑80份;本发明以板栗壳棕色素替代巧克力为原料制作拟巧克力泡芙,规避了巧克力的副作用,且板栗壳棕色素不仅天然无毒,性质稳定,还具有消除自由基、阻断和清除氧化损伤、抑菌消炎、保护肝脏、调节肾功能、延缓衰老的功能。
本申请为申请号2017113489679、申请日2017年12月15日、发明名称为“一种拟巧克力泡芙及其制备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拟巧克力泡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泡芙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的西式甜点,蓬松张孔的奶油面皮中包裹着奶油、巧克力或是冰淇淋,外酥内滑,口感极佳。虽然国内外的泡芙研究开发在色、香、味等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在泡芙的营养价值和保健方面还有待提高。
巧克力又名朱古力,是一种以可可制品(可可脂、可可粉或可可液块)、白砂糖和/或甜味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品,口感细腻润滑,并具特有的芳香。但是,巧克力中的油脂含量为25%-40%,过多食用巧克力会造成血糖升高、肥胖、儿童龋齿等不良后果。
板栗,被称为“干果之王”,目前我国板栗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以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板栗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板栗加工量的增加,板栗壳数量剧增,但大多作为加工废弃物抛弃处理,或用做燃料,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添加了板栗壳棕色素的泡芙,制得的泡芙外脆里软、外观类似巧克力的颜色,让人既具有食欲,又具有板栗壳棕色素的营养价值,是一种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营养泡芙。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拟巧克力泡芙包括馅料和泡芙坯两部分,所述的馅料包括板栗壳棕色素0.02-0.06份,淡奶油5-10份,牛奶12-19份,白砂糖3-5份;所述的泡芙坯包括板栗壳棕色素0.4-1.2份,低筋面粉90-105份,黄油75-85份,蛋液90-105份,白砂糖4-6份,盐0.5-1份,牛奶75-85份,水70-80份;
所述的板栗壳棕色素通过如下方法提取得到:
(1)选择新鲜的板栗,剥壳,粉碎后,烘干待用;
(2)用超声波协助提取法提取板栗壳棕色素:超声波功率200W、作用时间8min、料液比1g:8mL、浸提温度60℃,提取2-3次,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为40%的食用乙醇,将得到的抽提液合并,减压抽滤除去杂质得滤液,将滤液在60-70℃下减压蒸馏,并用真空干燥箱烘干,得到板栗壳棕色素。
进一步的,所述的馅料和泡芙坯的优选配方如下:所述的馅料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板栗壳棕色素0.04份,淡奶油8份,牛奶16份,白砂糖4份;所述的泡芙坯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板栗壳棕色素0.8份,低筋面粉100份,黄油80份,蛋液100份,白砂糖5份,盐0.8份,牛奶80份,水75份。
本发明同时请求保护所述拟巧克力泡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超声波协助提取法提取板栗壳棕色素:超声波功率200W、作用时间8min、料液比1g:8mL、浸提温度60℃,提取2-3次,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为40%的食用乙醇,将得到的抽提液合并,减压抽滤除去杂质得滤液,将滤液在60-70℃下减压蒸馏,并用真空干燥箱烘干,得到板栗壳棕色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95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