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仪表自动冲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18349.7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7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鸿坤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21/00 | 分类号: | F16N2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出油管 仪表 油箱 冲油装置 固定机构 出油端 塞子 固定作用 控制阀门 连接固定 稳定连接 稳固机构 仪表表面 加油口 进油口 衔接板 仪表油 进油 漏油 下端 晃动 生产成本 加油 保证 清洁 | ||
本发明公开了仪表自动冲油装置,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上侧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内设有塞子,所述油箱一侧的下端设有连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上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出油管的出油端设有冲油插头,所述冲油插头,所述冲油插头靠近出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本发明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的连接固定作用,方便冲油插头稳定牢固的安装在出油管的出油端,冲油插头插入仪表的加油口中,由于稳固机构的固定作用,而方便冲油插头与仪表加油口的稳定连接,从而有效避免冲油时的晃动,防止漏油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仪表表面的清洁,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同时避免了仪表油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仪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仪表自动冲油装置。
背景技术
仪表油是由粘温性极佳的低粘度合成润滑油,添加有抗氧化、防锈蚀等多种添加剂配制而成的耐低温仪表润滑油。此精密仪表油设计用于精密仪表、计时器的低温低扭矩、高精度微型轴承、齿轮轴心及滑轨轴心的终身润滑,具有出色的抗氧化性、抗磨性和低温性。
目前,在仪表的生产过程中,会向仪表内充入油体,以提高仪表的抗氧化性、抗磨性和低温性,在对仪表进行冲油时,通常是将油管插入仪表的加油口,然后打开阀门进行冲油,但是这样的过程,油管与仪表加油口内壁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容易产生晃动,从而造成漏油的情况发生,即会沾污仪表的外表面,影响产品品质,又会造成仪表油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仪表自动冲油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油管与仪表加油口内壁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容易产生晃动,从而造成漏油的情况发生,即会沾污仪表的外表面,影响产品品质,又会造成仪表油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成本的问题,而提出的仪表自动冲油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仪表自动冲油装置,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上侧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内设有塞子,所述油箱一侧的下端设有连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上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出油管的出油端设有冲油插头,所述冲油插头,所述冲油插头靠近出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远离冲油插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出油管的出油端对应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出油管的内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连接头通过第一固定机构与出油管连接,所述衔接板通过第二固定机构与出油管连接,所述冲油插头上环绕设有多个稳固机构,所述冲油插头、衔接板和连接头内通过通油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环绕连接头设置的多个卡杆,所述连接头远离衔接板的一端呈圆台状,所述卡杆靠近连接头的一端设有与连接头圆台端外侧壁对应的斜面,所述连接头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卡杆对应的卡槽,所述出油管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卡杆对应的收纳槽,所述卡杆靠近收纳槽内底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远离卡杆的一端贯穿收纳槽的内底部并向外延伸,所述插杆上套设有第一线性弹簧,所述第一线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杆和收纳槽的内底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杆远离卡杆的一端螺纹套接有锁紧环,所述锁紧环靠近出油管的一侧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设有与插杆对应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内侧壁上环绕设有多个第一滑块,所述插杆上设有与第一滑块对应的第一滑槽,所述出油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与连接套对应的环形连接槽,所述连接套与环形连接槽的内侧壁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出油管出油端的多个环绕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衔接板上设有与连接杆对应的贯穿口,所述连接杆与贯穿口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出油管的一端贯穿贯穿口并螺纹套接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靠近衔接板的一侧通过第二线性弹簧连接有接触环,所述第二线性弹簧和接触环均套设在连接杆上,所述接触环远离第二线性弹簧的一侧设有斜齿轮,所述斜齿轮滑动套接在连接杆上,所述斜齿轮的内侧壁上环绕设有多个第二滑块,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与第二滑块对应的第二滑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鸿坤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鸿坤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8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润滑油泵
- 下一篇:一种组装式润滑剂挤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