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上漂浮轨道交通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14486.3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3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田祥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26/00 | 分类号: | E01B26/00;B61B13/00;B63B38/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漂浮 轨道交通系统 交通运输 水面 轨道 铁路运输方式 斜拉桥设计 船舶运输 海上平台 连接机构 传动轴 大跨度 浮箱 锚定 平行 航道 承载 河道 湖泊 节能 行驶 海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上漂浮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两条平行的能够在其中间形成行驶航道的漂浮轨道,所述漂浮轨道采用浮箱承载,漂浮于水面,并且由固定于水中的连接机构锚定;此外,还包括连接在两条漂浮轨道上的传动轴。本发明水上漂浮轨道交通系统将地面高效的铁路运输方式与水面的船舶运输方式进行结合,借鉴大跨度、大深水的斜拉桥设计方法和海上平台的固定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水面的高效交通运输,实现更加节能、快速的交通运输,适用于河道、湖泊、海洋上的交通运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水上漂浮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占比高达71%,如果再加上湖泊河流的面积,甚至超过四分之三。人类为了在地球表面活动,在陆地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开挖隧道,修建高速铁路;为了在水上活动,发明了各种船舶舰艇。但总体而言,由于人类的活动集中在陆地上,绝大部分交通集中在陆地;水面,如海洋、湖泊、河流,依然是阻碍交通的最大因素。
为了便捷的水上交通,修建海底隧道,修建跨海大桥,如欧洲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中国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珠江口的粤港澳跨海大桥等。将水面通过隧道桥梁改造成硬质地面,实现便捷的交通。近年来,渤海湾跨海隧道又引起了广泛的热议,连接海南的琼州海峡仍处在是桥还是隧的争论之中。
无论是子是在水面修建大桥,还是在水底开挖隧道,都是一种巨额的投资工程,并不能发挥水面的优势。而水面的优势就是具有浮力,船舶运输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但是,由于速度的限制,船舶运输确不是最高效的。这是因为,船舶的推动是靠螺旋桨推动水前进,但是从动量守恒的角度分析,为了推动船舶前进,必然要通过螺旋桨施加力与水,由于水是流体,在推力作用下而流动。因此,从能力守恒定律来讲,船舶的前行必然造成水流向后流动,这并不是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人类也为此进行过尝试,如横跨在河流上的绳索,摆渡人脚踩船手拉绳,如在浅水中用竹竿撑船,再如让纤夫在河岸用纤绳拉船等,但是都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水上漂浮轨道交通系统,其节能、快速,更加高效。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上漂浮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两条平行的能够在其中间形成行驶航道的漂浮轨道,所述漂浮轨道采用浮箱承载,漂浮于水面,并且由固定于水中的连接机构锚定;此外,还包括连接在两条漂浮轨道上的传动轴。
所述漂浮轨道不同于现有的铁路或电车等轨道,其是两条平行的带状体,表面光滑或者带有齿结构或螺纹结构等。
所述浮箱为间断式设置,固定在漂浮轨道上,并由轨道串联。
所述连接机构为钢索绷绳。
所述连接机构还设有调节机构,其能够使连接机构根据水面的升降而自动伸缩调节。
所述连接机构锚定在水中岛屿或者水底岛礁上。
所述连接机构锚定在水底岛礁上时,在水中是倾斜的,并且向轨道受力方向倾斜。
所述漂浮轨道还设有道岔供进出或变道。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水面轨道交通系统,该系统结合了陆地轨道交通和水面船舶运输方式,借鉴了斜拉式大桥和海上平台的固定方式,可以实现水面高效交通运输。
本发明水面漂浮轨道交通系统具体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通过在水面铺设漂浮轨道,水上船舶的前进动力由船舶和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牵引船舶沿着漂浮轨道铺设方向前进。其中漂浮轨道为两条平行轨道,采用浮箱承载轨道漂浮于水面,漂浮轨道由连接机构锚定于水中。
其中,为便于水流流通,浮箱是间断的,固定在轨道上,由轨道串联。
其中,连接机构可以为钢索绷绳,锚定方式可根据水底地形,可以将钢索绷绳锚定在水中岛屿或者水底岛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44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内轨枕及其应用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侧翻装置及其系统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