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12423.4 | 申请日: | 2017-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9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恩;李征峰;秦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雄华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4/02 | 分类号: | C09J4/02;C09J4/06;C09J11/04;C09J11/06;C09J1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2400 湖北省孝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硅酮 中空玻璃 密封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该密封胶包括以下组分:硅酮,丁腈橡胶,硅油,接枝剂,纳米铜粉,乙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植物纤维素,氯化钠,煤焦油,醋酸乙烯酯,尿素,淀粉,二甲基丙烯酸二醇酯,高分子聚乙烯醇。对丙酮改性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植物纤维素、醋酸乙烯酯、二甲基丙烯酸二醇酯、高分子聚乙烯醇熔融后,加入氯化钠和尿素继续搅拌得第一混合物;将硅油、淀粉、煤焦油高速打发,再加入改性硅酮,搅拌即可。本发明密封胶厚度薄,高温下形变量小,附着力强,不易剥离,隔热效果好,高温下水汽透过率低,有效地延长了中空玻璃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空玻璃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密封胶是指引随密封面形状而变形,不易流淌,有一定粘结性的密封材料,是用来填充构型间隙、以起到密封作用的胶粘剂,具有防泄漏、防水、防振动及隔音、隔热等作用。中空玻璃制备时用密封胶有效保证空气的填充压力,起到隔音和保温的效果,但是现有密封胶易脱落,变黄,其性能需要提高,且降低成本。
申请号201410543078.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该密封胶按重量份计其组分为: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00份、纳米碳酸钙1~150份、气相法白炭黑1~ 5份、偶联剂1~12份、增塑剂8~60份、增粘剂0.1~4份、防霉剂0.1~1.8份和催化剂0.1~5份。在制备硅酮密封胶过程中,创造性地加入了长链液体硅树脂做增塑剂,避免了二甲基硅油等传统增塑剂产品的渗油现象,同时使得硅酮密封胶的断裂伸长率高达700%。本发明提供的硅酮密封胶与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具有优良的粘接性,耐气候老化性能好,防水效果好,可以应用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虽然该硅酮密封胶力学性能好,但是作为中空玻璃的密封剂隔热效果差,高温形变量增加,不足以保证中空玻璃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该密封胶抗氧化能力强,热膨胀系数低,延伸率高,附着力强,有效阻止水汽进入夹层。
一种改性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胶,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硅酮32-43份,丁腈橡胶1-8份,硅油3-8份,接枝剂1-4份,纳米铜粉1-3份,乙醚1-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69-83份,聚丙烯酸酯24-42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4-24份,植物纤维素23-43份,氯化钠34-54份,煤焦油24-35份,醋酸乙烯酯35-46份,尿素2-8份,淀粉43-72份,二甲基丙烯酸二醇酯43-57份,高分子聚乙烯醇1-8份。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改性硅酮中空玻璃密封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硅酮40份,丁腈橡胶5份,硅油5份,接枝剂2份,纳米铜粉3份,乙醚2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75份,聚丙烯酸酯34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8份,植物纤维素34份,氯化钠 48份,煤焦油32份,醋酸乙烯酯42份,尿素4份,淀粉58份,二甲基丙烯酸二醇酯50 份,高分子聚乙烯醇6份。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淀粉的分子量为10000-15000Da。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纳米铜粉粒径为50-80微米。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改性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取原料;步骤2,将硅酮、接枝剂、纳米铜粉、乙醚投入反应釜中,加热融化得改性硅酮;步骤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植物纤维素、醋酸乙烯酯、二甲基丙烯酸二醇酯、高分子聚乙烯醇混合熔融后,加入氯化钠和尿素继续搅拌得第一混合物;步骤4,将硅油、淀粉、煤焦油高速打发,再加入改性硅酮,搅拌即可,其中所述硅油、淀粉、煤焦油的固油比为1-2.7:1。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步骤2中改性硅酮的孔隙率60-78%。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步骤4中高速打发速度为1240-1846r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雄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雄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124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的抗体
- 下一篇:恒温供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