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炖锅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9517.6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9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顾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浩鑫家庭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36/06;A47J45/06;A61B5/1455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陈世洪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炖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炖锅,包括锅体、锅盖、长把手和短把手,长把手、短把手上分别具有第一光源、第一控制器和第一测量装置,以及第二光源、第二控制器和第二测量装置,控制器根据光源发出的光线的透射光量和血脂浓度之间的预设关系来计算使用者身体中的血脂浓度;锅盖上具有除油机构,其根据计算所得的血脂浓度进行除油。本发明所述的炖锅基于被吸收的光量强烈取决于血脂浓度,血脂浓度越大,就吸收越多的红外光且吸收越少的红光这一生物检测原理,实时又方便地测量了使用者身体中的血脂浓度,并据此进行食物的除油操作,让使用者得到更健康的饮食,保证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健康领域、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炖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容易患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个人健康问题越来越备受关注,但是,现有的食品加工设备一般是根据用户的设定进行工作,以用户随意的食物需求为功能目标,从而引发出越来越受关注的烹饪环节的个人健康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炖锅,其包括锅体、与锅体铰接的锅盖、设于锅体一侧的长把手,以及与长把手对称地设于锅体另一侧的短把手;其中,
锅体用于盛放及炖煮食材,锅体内部设有液位传感器;
锅盖用于封闭锅体,锅盖上设有一个除油机构,除油机构包括多个用无铅玻璃制成的毛细玻璃管,一个用于毛细玻璃管扦插固定的圆盘,和一个用于驱动圆盘升降的致动器;
长把手上具有适应于使用者大拇指的放置的凹部,以及适应于使用者其余四指的持握的持握部;凹部包括一个与大拇指接触的斜面和一个位于斜面一侧的垂直面,斜面本身是一个透明的光透镜,垂直面上安装有第一光源,其发射出处于第一波段内的红外光线,在斜面一侧的长把手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控制器和用于测量红外光线的透射光量的第一测量装置,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测量装置的数据,并根据红外光线的透射光量和血脂浓度之间的预设关系来计算使用者身体中的血脂浓度;
短把手上具有一个贯穿的持握部,持握部的一侧是垂直面而另一侧是适应于使用者四指持握的波浪面;垂直面上安装有第二光源,其发射出处于第二波段内的红光光线,在波浪面一侧的短把手的内部安装有光透镜、第二控制器和用于测量红光光线的透射光量的第二测量装置,第二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二测量装置的数据,并根据红光光线的透射光量和血脂浓度之间的预设关系来计算使用者身体中的血脂浓度;
若使用者同时持握长把手和短把手,第一控制器先运行,只有在第一控制器的计算结果不小于第一值的情况下,第二控制器才运行,两个控制器的计算结果取最高值作为最终血脂浓度;而在第一控制器的计算结果小于第一值的情况下,第二控制器无需运行,以第一控制器的计算结果作为最终血脂浓度。这样可以在使用者的血脂浓度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控制器的运行次数,节省能量并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若使用者只持握长把手或短把手中的任意一个,则直接以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的计算结果作为最终血脂浓度;
最终血脂浓度作为除油机构的执行依据:当最终血脂浓度超过第一阈值时,除油机构起动,圆盘被致动器驱动下降,毛细玻璃管的下端降至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锅内最高液位处(也即所炖食物的油脂的漂浮处),所炖食物的油脂因毛细现象而被吸到毛细玻璃管中,持续一定时间后,圆盘被致动器驱动归位。
优选地,除油机构的毛细玻璃管可从圆盘上拆卸更换。
本发明所述的炖锅基于被吸收的光量强烈取决于血脂浓度,血脂浓度越大,就吸收越多的红外光且吸收越少的红光这一生物检测原理,实时又方便地测量了使用者身体中的血脂浓度,并据此进行食物的除油操作,让使用者得到更健康的饮食,保证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炖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浩鑫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浩鑫家庭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95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