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轮机低压内缸落地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8733.9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1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谢涛;张晓东;王建伟;侯明军;翟璇;王娟;胥睿;田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28 | 分类号: | F01D25/28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王统国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内缸 支撑支柱 基础平台 低压缸 有效地 汽轮机低压 低压外缸 落地结构 内缸 排汽 竖向 密封膨胀件 动静间隙 技术难度 密封配合 气动性能 汽轮机组 竖向布置 竖向支撑 稳定运行 穿装 点位 流道 通流 支撑 装配 避开 落地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轮机低压内缸落地结构,包括低压内缸和基础平台,所述基础平台上竖向布置有多根对应低压内缸落地支撑点位的支撑支柱,所述低压内缸由多根支撑支柱竖向支撑在基础平台的上方,每根支撑支柱竖向穿过低压外缸、且以密封膨胀件与低压外缸的对应穿装部位密封配合。本发明对低压内缸在竖向上具有良好的刚度支撑,有利于有效地调整并控制低压通流的动静间隙变化,从而降低低压缸的装配技术难度、并保障稳定运行;此外,本发明使得竖向的支撑支柱有效地避开了低压缸的排汽流道,确保低压缸的排汽具有优异的气动性能,有利于有效地提升汽轮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轮机组的落地结构,具体是一种汽轮机低压内缸的落地结构,其特别适用于火电、核电、联合循环汽轮机组的侧向排汽式低压缸的低压内缸的落地。
背景技术
在汽轮机组的落地结构中,汽轮机低压内缸的落地结构目前有两种,第一种为轴向落地结构,参见图1所示,其是在低压内缸1的前后部位分别轴向延伸出两根悬臂3(共四根悬臂),通过四根轴向布置的悬臂3将低压内缸1在前后方向支撑于低压开孔的支撑基础2上;第二种为横向落地结构,参见图2所示,其是在低压内缸1的前后部位分别径向-即横向延伸出两根悬臂3(共四根悬臂),通过四根横向布置的悬臂3将低压内缸1在左右方向支撑于低压开孔的支撑基础2上。
上述两种落地结构分别以悬臂在低压内缸上水平布置的方式,使低压内缸坐落在对应运行平台的支撑基础上。为了确保低压内缸在支撑基础上的顺利、稳定坐落布置,支撑基础对应低压外缸的部位开孔、且低压内缸与支撑基础之间的配合间距较大,使得低压内缸上所连接的悬臂长度较长。基于此,低压内缸上的较长悬臂会导致低压内缸在支撑基础上具有较大的挠度,这会使得低压缸的低压通流间隙不易调整与匹配,整个低压缸的装配技术难度大,且运行不够稳定;此外,低压内缸上的水平布置的悬臂会与低压缸的排汽流道形成干涉(这尤其以轴向落地结构最为明显),这会降低汽轮机机组的排汽气动性能,进而对汽轮机机组的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对低压内缸具有良好的刚度支撑、又不干涉排汽流道的汽轮机低压内缸落地结构。
本发明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轮机低压内缸落地结构,包括低压内缸和基础平台,所述基础平台上竖向布置有多根对应低压内缸落地支撑点位的支撑支柱,所述低压内缸由多根支撑支柱竖向支撑在基础平台的上方,每根支撑支柱竖向穿过低压外缸、且以密封膨胀件与低压外缸的对应穿装部位密封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基础平台上的支撑支柱为四根,这四根支撑支柱对应低压内缸的前、后、左、右四个落地支撑点位。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支撑支柱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支撑支柱与低压外缸的对应穿装部位密封配合的密封膨胀件为波纹膨胀节。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基础平台与支撑支柱为整体成型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低压内缸所对应的低压外缸为侧向排汽式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 本发明将低压内缸、特别是侧向排汽式低压缸的低压内缸以竖直落地的支撑结构布置在基础平台上,基础平台上的支撑支柱对低压内缸在竖向上具有良好的刚度支撑,这种良好刚度的支撑有利于有效地调整并控制低压通流的动静间隙变化,从而降低低压缸的装配技术难度、并保障稳定运行;此外,这种竖向支撑的落地结构使得支撑支柱有效地避开了低压缸的排汽流道,即落地结构对低压缸的排汽流道不干涉,确保低压缸的排汽具有优异的气动性能,有利于有效地提升汽轮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2. 本发明的基础平台结构简单且结构强度高,有利于有效地保障对低压内缸的支撑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87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燃料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抽取有机朗肯系统中冷却水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