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器电极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08559.8 | 申请日: | 2017-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2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 发明(设计)人: | 袁国伍;陈连忠;陈海群;董永晖;杨国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套 内壳 加强筋 加强环 加热器电极 内壁面 外壁面 水槽 等间隔均布 高压大功率 长度相等 密封固定 外壳固定 轴向均布 出水孔 分水环 集水环 进水孔 圆柱面 烧损 贴合 外壁 | ||
1.一种加热器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1)、导流套(2)和外壳(3);
内壳(1)的内壁面为圆柱面;内壳(1)的外壁面沿轴向均布有多条加强筋(101),加强筋的长度与内壳(1)的外壁面的长度相等;其中,各条加强筋等间隔均布,相邻的两条加强筋之间形成一分水槽(102);内壳(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环(103)和第二加强环(104);
导流套(2)固定在内壳(1)的外侧,导流套(2)的内壁面与各条加强筋的外壁面贴合;其中,导流套(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分水环(201)和集水环(202);
外壳(3)固定在导流套(2)的外侧,外壳(3)的内壁面与导流套(2)的外壁面及内壳(1)的第一加强环(103)和第二加强环(104)密封固定;其中,外壳(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进水孔(301)和多个出水孔(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电极,其特征在于,多个进水孔(301)分水环(201)、多个分水槽(102)、集水环(202)和多个出水孔(302)连通,构成冷却水通道(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电极,其特征在于,内壳的厚度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电极,其特征在于,加强环的外径与内壳的外径之差为:10~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电极,其特征在于,加强筋的数量为:40~60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电极,其特征在于,加强筋的宽为2~5mm,高为3~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电极,其特征在于,
分水环的宽度为10~25mm,深度为2~10mm;
集水环的宽度为10~25mm,深度为2~10mm;
分水环的截面积与集水环的截面积相同;
分水环的截面积大于多个分水槽的截面积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电极,其特征在于,
多个进水孔的截面积之和与多个出水孔的截面积之和相等;
多个进水孔的截面积之和与多个分水槽的截面积之和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电极,其特征在于,内壳、导流套和外壳相互之间的接触面采用焊接工艺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电极,其特征在于,外壳的内壁面与第一加强环和第二加强环之间采用密封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855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