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钥匙管理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8115.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9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英安;李连袁;范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赛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9/00 | 分类号: | E05B19/00;G06F3/041;G06K17/00;G06Q10/02;G06Q50/30 |
代理公司: | 天津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栾志超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钥匙 管理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钥匙管理终端,包括操作面板、钥匙舱和设置于钥匙舱外部的舱门,舱门经电控锁具连接有驱动模块,电控锁具设置在舱门上,驱动模块连接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具有一个触摸显示屏,触摸显示屏设于操作面板上,操作面板上还包括一个RFID刷卡设备和一个指纹扫描设备,RFID刷卡设备和指纹扫描设备均与处理模块连接,钥匙舱上设置钥匙插孔,钥匙插孔由外向内为斜向下设置,钥匙插孔与钥匙端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磁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帮助出行人员迅速找到钥匙存放位置,取用并存放钥匙,杜绝人工管理钥匙丢失的可能,从而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管控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钥匙管理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企事业单位公车、物流运输用车非常普遍,各个单位车辆钥匙也越来越多,现有的钥匙管理多采用人工管理,存在管理不智能、放置混乱、查找困难并且钥匙容易丢失等问题,另外,由于监管的原因,一些人员借还钥匙时忘记登记,不及时归还的现象时常发生,给其他想用车的人员造成不便,因此影响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钥匙管理终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钥匙管理终端,包括操作面板、钥匙舱和设置于所述钥匙舱外部的舱门,所述舱门经电控锁具连接有驱动模块,所述电控锁具设置在所述舱门上,所述驱动模块连接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具有一个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设于所述操作面板上,所述操作面板上还包括一个RFID刷卡设备和一个指纹扫描设备,所述RFID刷卡设备和所述指纹扫描设备均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钥匙舱上设置钥匙插孔,所述钥匙插孔由外向内为斜向下设置,所述钥匙插孔与钥匙端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磁铁。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智能钥匙管理终端顶部的检修孔。
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设有与外部电脑或者网络连接的接口。
优选地,所述钥匙插孔的顶端设有显示灯。
优选地,所述电控锁具包括设置在所述舱门外部的旋钮,固定连接在所述旋钮一侧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舱门内的电子锁闭机构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旋钮包括旋钮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旋钮壳体内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所述电子锁闭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舱门上还设置有机械锁。
优选地,所述操作面板的顶部设置监控设备,所述监控设备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通过智能钥匙管理终端,可以帮助出行人员迅速找到钥匙存放位置,取用并存放钥匙,杜绝人工管理钥匙丢失的可能,以内便于钥匙管理,使用的过程中,有效的将借还钥匙的时间控制在20s内,实用性强,通过设置监控设备,对于已经借出的钥匙可以很快的跟踪到借出人,而不会因为对找借出人毫无头绪,浪费时间,从而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管控用车。
2.采用插挂式将钥匙固定在钥匙插孔内,钥匙插孔由外向内斜向下设置,在相同体积的钥匙管理终端内能够放置更多的钥匙,在一般的震动下保证钥匙不会从钥匙插孔中掉出来,同时设有磁铁,即便钥匙舱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情况倾倒,钥匙也不容易掉落,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电控锁具通过旋钮、转轴、电子锁闭机构、控制开关、指示灯等各部件的合理匹配设置,使电控锁具的不同状态都能通过旋钮内的指示灯发光表示出来,有助于夜晚出行人员方便找到旋钮的位置,便于开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钥匙箱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赛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赛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81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肾脏多期CT图像融合系统
- 下一篇:一种掺杂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