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润肤型医用超声耦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7231.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5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49/22 | 分类号: | A61K49/22;A61K36/899;A61P31/02;A61P17/02;A61P7/04;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欧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肤 医用 超声 耦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润肤型医用超声耦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涉及医用超声耦合剂技术领域,包括单硬脂酸甘油酯8‑12份、硬脂酸6‑10份、十六烷醇0.5‑1.5份、对羟基苯甲酸酯0.08‑0.12份、橄榄油0.5‑1.5份、蒸馏水60‑80份、十八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钠10‑15份、壳聚糖0.5‑1.2份、丙三醇8‑15份、三乙醇胺0.5‑1.5份、中药浸膏3‑8份、蒸馏水40‑60份。本发明制备的超声耦合剂具有快速消毒杀菌效果、气泡少成像清晰、生物相容性优越、润滑性能高、兼有保湿润肤等优点,能够减小探头面与皮肤之间的摩擦,使探头能灵活地滑动探查;并且对皮肤医用超声耦合剂在刺激性小,消炎止血效果好,遇到伤口后不会因刺激而流出组织液,超声诊断方便、伤口愈合促进作用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超声耦合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润肤型医用超声耦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当超声波入射到两种不同媒质的分界面时,两种媒质阻抗相差越大,反射系数越大,穿过界面进入另一媒质的声能就越少。对于医用超声,如果让探头与皮肤“干接触”,由于二者之间空气层的强烈反射作用,探头所发射的超声波根本无法进入人体。为此,必须在探头表面和皮肤之间充填某种物质,以驱除空气,形成使超声波顺畅和不失真传播的通道,这种物质就称为医用超声耦合剂。
使用超声耦合剂的目的首先是充填探头与皮肤接触面之间的微小空隙,排除这些空隙间的微量空气对超声穿透的影响;其次是通过耦合剂的过渡作用,减小探头与皮肤之间的声阻抗差,从而减少超声能量在此界面的反射损失。另外,还起润滑作用,减小探头面与皮肤之间的摩擦,使探头能灵活地滑动探查。近年来,为防止临床交叉感染,以及满足使用超声引导穿刺所需的凝胶条件要求,国内外都已开始生产消毒、灭菌型耦合凝胶,使其具有活组织生物相容性并可生物降解,且润滑特性优异,可涂布于探头或护套内外,从而达到透声、润滑、与活组织生物相容、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的综合效果。
然而,现有的许多医用超声耦合剂由于配方中含有乙醇等刺激性成份,且耦合剂是直接涂抹于皮肤上,易导致毛细血管扩张,水份容易流失,检查后患者常常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甚至出现过敏反应等不适感,尤其是遇到伤口后,由于医用超声耦合剂的刺激导致伤口中有组织液流出,进而影响检查结果,导致伤口疼痛,甚至伤情加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肤型医用超声耦合剂,使医用超声耦合剂具有快速消毒杀菌效果、对超声探头无腐蚀、气泡少成像清晰、生物相容性优越、润滑性能高、兼有保湿润肤等优点,并且消炎止血效果好,超声耦合剂遇到伤口后不会因刺激而流出组织液,有利于诊断、促进伤口愈合。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润肤型医用超声耦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油相:单硬脂酸甘油酯8-12份、硬脂酸6-10份、十六烷醇0.5-1.5份、对羟基苯甲酸酯0.08-0.12份、橄榄油0.5-1.5份、蒸馏水60-80份;
水相:十八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钠10-15份、壳聚糖0.5-1.2份、海参多糖1.5-3.0份、丙三醇8-15份、三乙醇胺0.5-1.5份、中药浸膏3-8份、蒸馏水40-60份;
中药浸膏由中药材苦竹叶、芦荟、芭蕉根、蕺菜、白芨、仙鹤草、槐米、艾蒿、薄荷和香蓼为原料制备得到。
进一步,提取中药浸膏的各种中药材的下重量份数如下:
苦竹叶60-90份、芦荟40-75份、芭蕉根50-80份、蕺菜45-80份、白芨30-60份、仙鹤草20-50份、槐米40-90份、艾蒿40-80份、薄荷20-50份、香蓼30-60份。
进一步,中药药膏的提取方法如下:
1)将苦竹叶、芦荟、芭蕉根、蕺菜、白芨、仙鹤草、槐米、艾蒿、薄荷、香蓼于冷库中冷冻干燥24h,混合粉碎过80目筛,得到中药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72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