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体茶药饮培养装置及活体茶药饮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6437.5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6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宇;姜春光;杨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禾木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齐云 |
地址: | 10076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 茶药饮 培养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体茶药饮培养装置及活体茶药饮培养方法,涉及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包括培养器本体和培养罩,培养器本体的顶部为敞口状,培养罩用于盖合于培养器本体的顶部,且培养罩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培养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片,固定片用于固定茶药饮植株的茎杆,固定片上设置有生长孔,生长孔用于使茶药饮的茎杆穿出,缓解了现有市售的茶药饮都经过干燥,导致茶药饮有效成分大幅降低,药效也无法正常发挥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活体茶药饮,做到随摘随饮,使得茶药饮的有效成分得到保证,茶药饮的药效能够正常发挥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活体茶药饮培养装置及活体茶药饮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茶药饮,即通过冲泡能够治疗疾病的中药材,我国茶药饮种植历史悠久,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常用医疗手段,但是由我国地域广阔,茶药饮很难进行活体运输,尤其是生长在偏远山区的一些珍贵野生茶药饮,更是无法完成活体采摘和运输,只能干燥包装后进行运输再售卖给消费者,导致茶药饮有效成分大幅降低,药效也无法正常发挥。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活体茶药饮培养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市售的茶药饮都经过干燥,导致茶药饮有效成分大幅降低,药效无法正常发挥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活体茶药饮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器本体和培养罩,所述培养器本体的顶部为敞口状,所述培养罩用于盖合于所述培养器本体的顶部,且所述培养罩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培养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半固体培养基,所述半固体培养基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生长孔,所述生长孔用于使茶药饮的茎杆穿出。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片由海绵或无纺布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器本体和所述培养罩均由透明材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活体茶药饮培养装置,通过在培养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半固体培养基,为活体茶药饮提供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通过设置培养罩,以避免外部环境中的细菌和杂质影响茶药饮的正常生长;通过在培养罩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以便于活体茶药饮培养装置内部的空气流通,加快活体茶药饮的生长速度;通过在培养器本体的内部设置固定片,并在固定片上设置生长孔,一方面使得茶药饮植物的茎杆能够通过生长孔生长,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固定茶药饮植株的茎秆,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茶药饮的根部发生位置移动,影响茶药饮的生长。本发明提供的活体茶药饮培养装置,使得茶药饮在长距离运输时无需看护和管理也能正常生长,从而使得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活体茶药饮,做到随摘随饮,使得茶药饮的有效成分得到保证,茶药饮的药效能够正常发挥,从而有效缓解饮用者的病痛。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活体茶药饮的培养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市售的茶药饮都经过干燥,导致茶药饮有效成分大幅降低,药效无法正常发挥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活体茶药饮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半固体培养基,倒入本发明提供的的培养器本体中,高压灭菌后培养基自然冷却成半凝固状态;
(b)将经过高温灭菌的固定片放置于培养器本体的内部,且固定片放置于半固体培养基的上方;
(c)将待接种的茶药饮材料接种到半固体培养基中,将高温消毒后的培养罩盖合于培养器本体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半固体培养基的通气孔隙度为20-40%,优选为30-40%。
进一步的,所述半固体培养基的含水率为20-30%。
进一步的,所述半固体培养基中营养元素的含量为2-10wt‰。
进一步的,所述半固体培养基中营养元素的含量为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禾木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禾木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64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