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推送消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6271.7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5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德;周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51 | 分类号: | G06F9/451;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邓星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送消息 来源标识 消息模板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添加模块 标识获取 接收消息 开发效率 区域显示 推送 节约 开发 统一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推送消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到第一消息时,获取所述第一消息的来源标识;根据所述来源标识判断推送所述第一消息的模块是否为当前用户已添加模块;若为当前用户已添加模块,根据所述来源标识和第一消息的类型标识获取相应的消息模板;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消息模板生成完整的推送消息,作为第二消息;在指定区域显示所述第二消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消息模板和第一消息来生成完整的推送消息,即第二消息,如此就不必使用不同接口来接收消息,提高了开发效率、节约了开发成本;通过在指定区域内显示第二消息以统一查看推送消息,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送消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应用平台开发过程中,该应用平台通常会对接多个不同的模块,当各个模块中有推送消息时,若各个模块采用不同的消息模式,需要开发不同接口来推送和接收不同的消息。如果想对推送以及接收消息功能进行优化,就需要对每个接口进行改造升级,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成本,由于用不同接口来实现消息推送和接收,后台代码冗长繁杂,后期维护也非常不便。另一方面,当不同的模块接收到消息时,现有技术中,将不同模块的消息显示在不同模块中,由于不同模块显示消息的地方有差异,用户需要打开不同模块,找到不同模块显示消息的位置,再进行查看,如此导致查看消息的步骤繁琐,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推送消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使用统一接口来生成完整的推送消息,并且在生成完整的推送消息后,在指定区域显示推送消息,提高了开发效率、节约了开发成本,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推送消息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到第一消息时,获取所述第一消息的来源标识,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消息体、来源标识和类型标识;
根据所述来源标识判断推送所述第一消息的模块是否为当前用户已添加模块;
若推送所述第一消息的模块为当前用户已添加模块,根据所述来源标识和类型标识获取相应的消息模板;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消息模板生成完整的推送消息,作为第二消息;
在指定区域显示所述第二消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推送消息接收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推送消息接收方法的单元。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相连的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推送消息接收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推送消息接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推送消息接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当接收到已添加模块推送的第一消息时,根据消息模板和第一消息来生成完整的推送消息,即第二消息,如此就不必使用不同接口来接收消息,提高了开发效率、节约了开发成本;生成完整的推送消息后,即第二消息后,通过在指定区域内显示第二消息以统一查看推送消息,无需用户打开不同的模块再找到不同的位置,来查看相应推送消息,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62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