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腹腔镜手术用自动复位带线缝合针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6097.6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8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朱燕昆;张洋;朱双燕;朱双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燕昆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A61B17/94;A61B17/062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董建国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尾部 针身 腹腔镜手术 调整线 缝合针 带线缝合针 腹腔镜 一端连接 自动复位 持针器 针尖部 缝合 缝针 针体 垂直 钳子 一体式结构 患者手术 理想位置 手术缝合 缝合线 夹持缝 中腹腔 穿入 穿线 夹持 器械 左手 穿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腹腔镜手术用自动复位带线缝合针,包括针体,针体包含针尖部、针身、针尾部,且所述针尖部、针身和针尾部是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线,所述调整线一端连接针尾部末端,另一端连接针身,或者针身与针尾部连接处。医务人员在手术缝合过程中,通过将左手所持钳子穿入调整线,挑起缝针,使缝针与器械角度近于垂直,便于在腹腔镜下持针器快速垂直夹持缝针。使每次缝合针穿过组织后持针器能再次快速、精准夹持缝合针的理想位置,降低腹腔镜下缝合的难度。缝合针上带有缝合线,解决了腹腔镜手术中腹腔内无法快速反复穿线的问题,提高了缝合质量,减轻了患者手术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外科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腹腔镜手术用自动复位带线缝合针。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加上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作,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
腹腔镜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在腹部的不同部位做数个直径5~12毫米的小切口,将腹腔镜镜头(直径为3~10毫米)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深受患者的欢迎,尤其是手术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术后瘢痕小、住院时间短降低了患者的支出费用,青年病人更乐意接受,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总趋势和追求目标。
医用缝合针主要用于外科手术缝合,多为不锈钢丝在针尾钻孔或开槽制成,外表经打磨,电解处理,应当十分光滑;针型根据实际需要分为:圆针、角针、铲针、直针等,弧度根据实际需要分为:1/2、3/8等;生产工艺十分复杂,属高科技产品,精细打孔甚至用到了激光打孔技术。
到目前,医用缝合针共发展了三代:第一代,传统眼针:像弯曲的缝衣针,第一代主要用于非吸收性缝合线。第二代开槽针:尾部开槽,针线连接,主要用于要求不高的部位缝合或是较细的缝合线。第三代:钻孔针,尾部钻孔,针线相连,主要用于微创伤缝合。
手术中, 缝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手术过程通常包含切除和重建两个环节,重建过程中缝合往往是耗时最长的,在缝合过程中持针器夹持缝针的部位有严格要求,必需在针体后约1/3到1/2的区域内,避免用持针器夹在嵌线端,针线连接处是缝针的薄弱环节,持针器需与缝合针垂直,才能使医生精准的将缝合针穿刺到缝合位置。
腹腔镜手术的缝合与开放手术相比,困难较大,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调整缝针的角度。现有的缝合针(包括带线缝合针),由于观察角度和操作空间受限,术者很难将缝针调整到与持针器垂直并准确夹持。因此,临床上只有很熟练的腔镜外科医师才能实施腹腔镜下的缝合,并且在缝合过程中往往需要左右手的多次反复调整才能把针夹持到合适位置,增加了腹腔镜手术的难度,无形中提高了腹腔镜缝合技术的准入门槛。
亟待发明一种腹腔镜手术用缝合针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腹腔镜手术用自动复位带线缝合针技术,医务人员在手术缝合过程中,通过钳子挑动调整线,在腹腔镜下快速调整缝合针的角度和位置,使每次缝合针穿过组织后持针器能再次快速、精准夹持缝合针的理想位置,让下次缝合缝合针能准确穿刺到缝合位置。
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自动复位带线缝合针,包括针体,针体包含针尖部、针身、针尾,且所述针尖部、针身和针尾部是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线,所述调整线一端连接针尾部末端,另一端连接针身,或者针身与针尾部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燕昆,未经朱燕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60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肝胆外科的手术辅助器械
- 下一篇:一种输卵管缝合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