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6054.8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5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童娟娟;陈拓;楼群芳;温冀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W72/12;H04W88/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资源 调度 方法 基站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基站,用于消除基带单元与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资源调度正常进行,避免造成调度资源浪费。本申请方法包括: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基带单元发送的新传管理帧;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译码,以得到译码结果;若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到所述基带单元发送的重传管理帧,则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译码结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确认信息,所述第一确认信息中包括所述新传管理帧或所述重传管理帧;若所述射频单元未接收到所述重传管理帧,则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确认信息,所述第二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本次不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进行资源调度,等待下一次资源调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中,移动通信网络中基站架构采用分布式基站架构,即将基站分为近端机和远端机,其中,近端机又称基带单元(basebandunit,BBU),远端机又称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BBU和RRU之间通过光纤进行连接。
基站在上行调度过程中,当进程开始时,BBU发送上行传输资源调度,并将调度结果发送至RRU,在RRU接收到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发送的上行数据之后,RRU对上行数据进行译码并得到译码结果,在BBU接收到RRU发送的译码结果之后,BBU根据上述译码结果进行管理帧决策并向UE反馈上行数据接收情况。
在上述上行调度过程中,若BBU与RRU之间距离较远,则上述译码结果有BBU发送至RRU过程中将会耗费较大时长,使得BBU接收到上述译码结果的时刻已经在进程的调度时刻之后,即错过了调度时刻,此种情况下,此次进程调度将无法进行,只能中止等到下一次进程调度,因此,BBU与RRU之间传输时延过大,将导致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HARQ)进程被挂起,无法使用调度资源进行新传或重传调度,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基站,用于消除基带单元与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传输时延,资源调度正常进行,避免造成调度资源浪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包括:
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基带单元发送的新传管理帧,所述新传管理帧中携带有新传调度资源的资源块位置,所述新传调度资源为所述基带单元为终端分配的调度资源;
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对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译码,以得到译码结果;
若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接收到所述基带单元发送的重传管理帧,则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译码结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确认信息,所述第一确认信息中包括所述新传管理帧或所述重传管理帧,所述重传管理帧中携带有所述重传调度资源的资源块位置;
若所述射频单元未接收到所述重传管理帧,则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确认信息,所述第二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等待下一次资源调度。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基带单元BBU将管理帧发送至射频拉远单元RRU,使得RRU可以在得到译码结果之后,直接进行管理帧决策进行资源调度,而无需将译码结果发送至BBU,消除了BBU与RRU之间传输译码结果带来的传输时延,在进程调度时刻之前,RRU完成对此次进程调度的管理帧决策,使得此次调度正常进行,避免HARQ进程被挂起导致调度资源浪费。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射频拉远单元根据所述译码结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确认信息包括:
若所述译码结果正确,则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确认信息,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包括所述新传管理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60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