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片状纳米氧化锌防晒剂的简易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4151.3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8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靖;杨成;曹光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A61K8/27;A61Q1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宋华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片状 纳米 氧化锌 防晒 简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日用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片状纳米氧化锌防晒剂的简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化锌和无机碱溶解于水形成锌碱溶液,(2)加水稀释促进ZnO结晶析出,(3)在加热条件下陈化,再经过滤、少量水洗涤、干燥,即获得直径0.1~1.5μm、厚0.02μm~0.3μm的片状ZnO粉体产品。本发明采用以氧化锌而非锌盐为原料,且无需添加无机/有机形貌控制剂,避免反应液中形成无机盐副产物及杂质,使反应液可循环利用,过程温和、经济、无排放,所得片状ZnO粉体分散性好、紫外线屏蔽能力强、可见光透明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锌,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片状形貌的纳米氧化锌粉体的简易制备方法,这种片状纳米氧化锌可应用于物理防晒剂,属于日用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ZnO是一种重要的物理防晒剂。阳光中的UVA波段(320~400nm)穿透能力强且具有累积性,长期作用于皮肤可造成皮肤弹性降低、皮肤粗糙和皱纹增多等光老化现象。纳米氧化锌屏蔽UVA效果优于纳米TiO2,因此近年来在防晒化妆品中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纳米ZnO防晒剂产品一般为球形颗粒。为改善纳米ZnO防晒剂的性能和使用性,ZnO纳米颗粒需具有合适的原始粒径和较好的分散性,以达到较高的紫外线屏蔽能力、优异的分散性和透明性,避免涂抹白化现象。因此,前人针对ZnO纳米颗粒的粒径调控、无机包覆、有机改性等技术已开展大量工作。然而,纳米ZnO易团聚、难分散、可见光透明度和使用感觉欠佳等问题仍难以完美解决。
片状纳米ZnO是一种特殊形貌ZnO粉体材料。这种粉体易于分散、透明度好,且附着在皮肤上的感觉良好、白化现象少,紫外线屏蔽效果也较好,应用于防晒剂具有特殊的优势,因而片状ZnO的控制制备逐渐受到研究者重视。日本花王株式会社较早开展片状纳米ZnO的制备研究(EP0317272A1),发现在一定温度下陈化同时含有锌离子、碱和较高浓度无机盐电解质(如Na2SO4,NaCl等)的溶液中可获得直径0.1μm~1.0μm、厚0.01μm~0.2μm、径厚比大于3的片状纳米ZnO,溶液中较高浓度无机盐电解质可能起到形貌控制作用。除无机盐电解质外,研究者还利用各种无机/有机形貌控制剂促进片状形貌的形成,如硫氰酸根、烷基聚氧乙烯醚、六亚甲基四胺等(CN103771492A、CN101811727A、CN106432990A)。这一类方法由于在反应体系中引入了无机或有机形貌控制剂,制备后往往需通过多次洗涤除去形貌控制剂,产生大量含杂废水,增加工艺复杂性并带来环保压力。另一类方法是利用片状含锌化合物为前驱体,通过焙烧形成片状ZnO。例如,通过焙烧具有片状形貌的碱式碳酸锌、碱式硝酸锌、甘油锌化合物、甘氨酸锌等前驱体(US6171580B1、CN101372355、CN101372355、CN107200347A),均可获得片状ZnO。但这一类方法包含前驱体合成和焙烧两步,工艺较繁琐,且焙烧过程需高温,不易保证ZnO的分散性。此外,专利CN102659170A公开了一种片状ZnO纳米粉体的固相合成方法,虽然该方法无须添加剂、时间较短,但制备的片状ZnO呈花状团聚,分散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现有制备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片状纳米氧化锌防晒剂的简易制备新方法。以氧化锌和无机碱为原料,首先碱溶形成锌碱溶液,通过稀释促进结晶形成片状沉淀,再经陈化改善片状ZnO分散性,最终获得直径0.1~1.5μm、厚0.02μm~0.3μm的片状ZnO粉体产品,且产品具有分散性好、紫外线屏蔽能力和可见光透明度高的特征,适用于防晒产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片状纳米氧化锌防晒剂的简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氧化锌和无机碱一起溶解于水中,形成[Zn2+]=0.1~4mol·L-1,[OH-]=2-15mol·L-1的锌碱透明溶液。
步骤(1)所述无机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41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