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环境监控的空气取样用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3819.2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3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易青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27/10 | 分类号: | B64C27/10;B64D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环境 监控 空气 取样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环境监控的空气取样用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顾名思义便是无人驾驶的飞行器,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目前,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益成熟,无人机在环境监控方面的使用也比较常见,但是一些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问题,例如,有的无人机对空气监测的使用功能较低,只是携带一些监测仪器对空气进行简单的监控过程,难以保证监控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在对空气进行简单的监控过程无法对空气进行取样工作,进而难以体现无人机的使用价值,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环境监控的空气取样用无人机,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环境监控的空气取样用无人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有的无人机对空气监测的使用功能较低,难以保证监控结果的准确性,还无法对空气进行取样工作,进而难以体现无人机使用价值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环境监控的空气取样用无人机,包括扇叶、GPS高度仪和取样筒,所述扇叶的下侧连接有电机,且电机的外侧通过机臂与无人机主体相连接,所述GPS高度仪的下端固定有无人机主体,且无人机主体外侧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固定有防护弹簧,且防护弹簧的内端连接有空气取样外壳,所述空气取样外壳的下端设置有空气取样底座,且空气取样底座与空气取样外壳的连接处安装有固定扣,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板,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内侧安装有单片机,且单片机的下侧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取样筒的内侧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固定有取样塞,所述取样筒的下端设置有取样口。
优选的,所述GPS高度仪位于无人机主体上侧的中心位置,且GPS高度仪与无人机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无人机主体、支撑架和空气取样外壳之间为一体结构,且支撑架内侧防护板通过防护弹簧与空气取样外壳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气取样底座通过固定扣与空气取样外壳之间为拆卸连接,且空气取样底座的最低点高于支撑架的最低点。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与GPS高度仪和电动伸缩杆之间均为电性连接,且电动伸缩杆的上端与空气取样外壳内侧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取样筒嵌入空气取样底座的内部,且取样筒下端内的取样口贯穿空气取样底座,并且取样筒的上端与电动伸缩杆之间为密封连接,而且取样口的内径为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环境监控的空气取样用无人机在无人机主体上设置有GPS高度仪,可以对无人机的飞行高度进行实时的监控记录,进而提高该无人机环境监控工作的准确性,提升了该无人机的使用性能,在无人机主体的下侧还设置有空气取样外壳和空气取样底座,可以增加整个无人机的空气取样功能,进而提高该无人机的使用价值,在空气取样外壳和空气取样底座的内部还设置有电动伸缩杆和取样筒,可以使该无人机进行自动取样工作,提高了该无人机空气取样工作的效率,进而提高该无人机的使用性能,在取样筒的内部还设置有取样塞,可以保证空气取样工作的稳定正常,同时配合GPS高度仪,可以使该无人机对不同高度的空气进行取样工作,提高了该无人机空气取样工作的效率,而且取样口设置为小口径,可以有效降低取样筒内部的空气样品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的效率,进而便可以减小空气样品所存在的误差,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气取样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取样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扇叶,2、机臂,3、GPS高度仪,4、电机,5、无人机主体,6、支撑架,7、防护弹簧,8、空气取样外壳,9、固定扣,10、空气取样底座,11、防护板,12、单片机,13、电动伸缩杆,14、取样筒,15、取样塞,16、取样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未经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8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