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底淤泥烧结陶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3528.3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7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闫传霖;崔效华;张月峰;赵春光;温海滨;王宗源;高波;常浩然;刘浩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135;C04B33/138;C04B38/06;C04B18/02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鹏 |
地址: | 25001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底淤泥 烧结陶粒 制备 烧结型陶粒 粉煤灰 河流治理 黄河泥沙 污染排放 吸水率 生产成本 节约 制造 土地 | ||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河底淤泥烧结陶粒及其制备方法。该河底淤泥烧结陶粒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河底淤泥,黄河泥沙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所制造的烧结型陶粒优于国家标准,具备强度高、吸水率低等良好性能,既发展了河流治理的循环经济,节约了土地,减少了污染排放,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底淤泥烧结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河底淤泥是沉积于河道底部或水边的泥土和少量细沙,日积月累,导致河床变高,河流储水量小,个别地方甚至会出现断流。清理河道产生的大量淤泥难以存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
目前,对于淤泥的利用多是回填,少量用于制作建筑材料,淤泥并没有能够有效利用。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河底淤泥烧结陶粒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添加黄河泥沙制成混合料用以制备高性能建筑陶粒。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河底淤泥烧结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河底淤泥烧结陶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河底淤泥50~70份,黄河泥沙30~55份,粉煤灰15~30份,煤粉3~7份,水20~35份。
所述的河底淤泥为河流底部或水边的淤泥,黄河泥沙为黄河下游岸边的沙性土壤;河底淤泥,黄河泥沙和粉煤灰的粒径均小于0.08mm,且含水率低于15%;
本发明河底淤泥烧结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河底淤泥,黄河泥沙,粉煤灰,煤粉和水按配比计量,混合均匀后制备成生料球;
(2)将生料球在烘干箱中烘干;
(3)将烘干后的生料球置于煅烧炉中进行预热、烧结、冷却;
(4)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即可得到烧结型陶粒。
所述步骤(1)中,将河底淤泥,黄河泥沙和粉煤灰烘干至恒重,并将烘干后的河底淤泥和黄河泥沙磨至粒径小于0.08mm;然后,将过筛后筛下的河底淤泥,黄河泥沙,粉煤灰和煤粉分别称取一定重量后放入搅拌机中预搅拌均匀;取一定量的水加入已预搅拌均匀的原料中,继续搅拌均匀后制备成生料球。
所述生料球的粒径为直径5~15mm,含水率为15%~30%。
更优的,生料球的粒径为10mm。
所述步骤(2)中,将生料球在105℃烘干箱中烘干3~5小时。
所述步骤(3)中,预热温度为400℃~600℃,预热时间20~30分钟;烧结温度为1000℃~1200℃,烧结时间20~30分钟;炉内冷却温度在400~600℃时出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河底淤泥烧结陶粒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河底淤泥,黄河泥沙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所制造的烧结型陶粒优于国家标准,具备强度高、吸水率低等良好性能,既发展了河流治理的循环经济,节约了土地,减少了污染排放,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河底淤泥烧结陶粒,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河底淤泥50~70份,黄河泥沙30~55份,粉煤灰15~30份,煤粉3~7份,水20~3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5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沫陶瓷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烧结煤矸石空心砖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