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OFDM峰均比抑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2978.0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3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超;王艳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中电科西电科大雷达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程晓霞;王品华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交替 方向 乘子法 ofdm 抑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OFDM峰均比抑制方法,解决现有降低OFDM峰均比优化方法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实现方案包括:以频域OFDM信号数据载波干扰为目标函数,峰均比和自由载波功率为约束条件,建立非凸的优化模型;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参与优化过程,求最优解,优化过程包含两个方案,方案1直接利用ADMM方法进行求解,若收敛则可保证收敛到优化模型的KKT点。方案2对优化模型进行了松弛得到松弛模型,保证收敛,并且在参数选择适当的情况下无限逼近优化模型的KKT点。与现有的峰均比抑制方法比,本发明可以得到更小且恒定的峰均比值,提高了系统误码性能,降低了计算复杂度,用于通信技术领域,以提高通信系统信号的传输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特别涉及适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发送端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OFDM峰均比抑制方法,可用于无线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重要的多载波调制技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以及抵抗多径衰落的能力,OFDM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OFDM是一个多载波调制方式并且不同载波的数据是独立的,频域载波相位相同或者相近会导致时域信号峰值较大,出现较高的峰均比。但是发射机的功率放大器是功率受限的,较大的峰均比会导致功率放大器进入非线性饱和区,使信号出现带内干扰和带外辐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提出一系列的降低峰均比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重复切割滤波技术RCF是最简单的方法,它的计算复杂度最低。该方法通过引入干扰信号,使OFDM信号逼近确定的PAPR阈值。但是经典的RCF方法和它的一些变形无法满足更复杂的系统要求,例如使自由载波的功率低于某一门限或者使信号干扰达到最小,这些要求RCF均无法满足。
在此基础上,优化方法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优化方法降低OFDM信号的峰均比,可以使系统参数达到最优。典型的优化方法,例如二阶锥规划和半正定规划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使用。最开始应用二阶锥规划方法的是Aggarwal,他的模型中,目标函数是最小化时域信号的峰值,约束条件为误差矢量幅度和自由载波功率,Aggarwal证明该模型具有全局最优解,但是它的计算复杂度较高,约为O(N3)。在此之后,不同的二阶锥规划方法被提出用来降低OFDM的峰均比。半正定规划是另一种重要的优化方法,Yongchao Wang等利用这一方法,对非凸的二次优化模型进行了松弛,优化后的OFDM信号具有恒定的峰均比,同时得到较优的系统误码率,但是它的计算复杂度也较高。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OFDM信号的峰均比,同时得到较优的系统误码率,但是它们的计算复杂度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复杂度低峰均比更小的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的OFDM峰均比抑制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OFDM峰均比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对输入的OFDM信号进行调制,得到频域信号c;
(2)对频域信号c进行串并变换后进行lN点傅里叶逆变换,得到时域信号x;
(3)对频域信号c和时域信号x用两种优化方案中的方案之一进行优化,方案1为用直接模型进行优化,方案2为用松弛模型进行优化。
(3.1)方案1:以数据载波干扰为目标函数,峰均比和自由载波功率为约束条件,建立非凸的直接模型,将ADMM方法直接应用到直接模型中,对频域信号c和时域信号x分别进行求解,最终得到该模型的最优解。
(3.2)方案2:以数据载波干扰为目标函数,峰均比和自由载波功率为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引入两个辅助变量,第一辅助变量u和第二辅助变量w,将u=w作为惩罚项加到目标函数中,建立非凸的松弛模型,继而将ADMM方法应用到松弛模型中,对频域信号c、时域信号x、辅助变量u和w分别进行求解,最终得到模型的最优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中电科西电科大雷达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中电科西电科大雷达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29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