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浮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9714.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4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贾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贝欧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B32B37/12;B32B38/00;B32B9/00;B32B9/04;B32B27/40;B32B27/12;B32B1/08;B32B7/12;B32B3/0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1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漂脚 漂体 漂尾 浮漂 种碳纤维 上端 下端 发泡体内芯 耐腐蚀性 使用寿命 碳纤维棒 碳纤维层 粘接固定 发泡体 灵敏度 碳纤维 重量轻 插接 浮力 制备 结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浮漂,包括漂体、漂尾和漂脚,漂尾、漂脚分别与漂体上端和下端连接,漂体包括发泡体内芯和包裹在发泡体外表面的碳纤维层,漂尾和漂脚为碳纤维棒,漂尾和漂脚分别插接在漂体的上端和下端并粘接固定。该碳纤维浮漂密度小,重量轻、浮力大、灵敏度较高、强度好、结实耐用、耐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具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碳纤维浮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浮漂的材质有:塑料、孔雀羽、巴尔杉木、芦苇、通草、桐木等。空心塑料材质浮漂的优点是价格便宜,加工制作简单。它的缺点是自重太小而上牵力太大而致使讯号出不来。另一个重要缺点是塑料的热胀冷缩性相当大,这也是塑料材质浮漂不合适作为好台钓漂的材料的原因。孔雀羽材质浮漂的优点是质量相当轻,孔雀羽制成的浮漂讯号真实、沉稳,软尾去壳后更是钓滑口鱼的利器,孔雀羽制漂分为硬羽漂(带壳孔雀羽漂)与软羽漂(去壳孔雀羽漂)两种,其中硬羽漂自重较大,为追求吃铅量而不得不增大体积,导致灵敏度下降,不增大体积浮水的难度又很大,现在逐渐被慢慢淘汰出市场。巴尔杉木又称轻木,因材质易得,剪裁方便、成型容易、自重合适,逐渐成为制漂业的主要原材料。巴尔杉木浮漂的缺点是价格高;现在市场上采用A1级巴尔杉木制漂的极少,少数名漂才采用。芦苇漂的材料较容易取得,易于加工、原材料价格较低,逐渐开始广泛使用。因其材质较硬,所以体现出来的讯号刚硬、暴烈,其讯号较巴尔杉木与孔雀羽漂比更为灵敏。但孔雀羽浮漂和芦苇浮漂由于不耐腐蚀,不够坚固耐用,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度小,重量轻、浮力大、灵敏度较高、强度好、结实耐用、耐腐蚀性好的碳纤维浮漂,该浮漂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碳纤维浮漂,包括漂体、漂尾和漂脚,漂尾、漂脚分别与漂体上端和下端连接,漂体包括发泡体内芯和包裹在发泡体外表面的碳纤维层,漂尾和漂脚为碳纤维棒,漂尾和漂脚分别插接在漂体的上端和下端并粘接固定。
作为优选,发泡体内芯为聚氨酯发泡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优选,漂尾和漂脚由碳纤维纱0°卷制而成。
作为优选,发泡体内芯中具有空腔。
作为优选,漂体越靠近端部其直径越小,漂体端部的直径与漂尾和漂脚适配。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碳纤维浮漂的制备方法,首先,分别制作漂体、漂尾和漂脚,其中,漂体外层采用碳纤维编织布进行包卷作业,先将聚氨酯发泡剂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搅拌及配重,搅拌均匀,且重量不可超出标准;再将配重搅拌好的聚氨酯发泡剂倒入金属对模中进行加温固化,加温固化条件为70-80℃,加温时间5-15分钟;脱模形成聚氨酯发泡体内芯;对聚氨酯发泡体内芯外表面进行粗化并将其外表面粉尘吹拭干净;将聚氨酯发泡体内芯外表面刷上树脂,贴制碳纤维纱层;然后放入金属对模中,经过140-150℃高温,20-40分钟后固化成型;漂尾和漂脚采用碳纤维纱制作,将碳纤维纱束放在纱架和缠绕机上进行牵引好,经过树脂含浸,挤压成型、加热固化,固化温度为140-150℃,时间为20-40分钟,再根据长度要求进行定长切割;
然后胶合,将漂尾和漂脚胶合部位涂覆粘胶,再分别插入漂体两端,然后放在胶合治具上进行定位固化。
进一步的,漂体外层的碳纤维编织布根据外观和重量要求采用3K碳纤维编织布、1.5K碳纤维编织布和1K碳纤维编织布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漂尾和漂脚由碳纤维纱0°卷制而成。
进一步的,漂尾和漂脚通过AB胶与漂体粘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贝欧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贝欧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97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钓鱼竿
- 下一篇:一种可基于互联网络控制的自动钩鱼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