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变干混保温砂浆的机械化喷涂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9383.4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5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久筑节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2 | 分类号: | E04F13/02;C04B28/00;C04B24/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8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化喷涂 保温砂浆 制备 砂浆 干混 微胶囊相变材料 脂肪酸 保温性能 干粉砂浆 工程进度 建筑节能 砂浆喷涂 相变材料 砂浆泵 相变热 相容性 复配 芯材 建筑工程 养护 缓解 施工 配合 | ||
本发明是一种相变干混保温砂浆的机械化喷涂工艺,具体步骤为:(1)施工前准备;(2)砂浆制备;(3)砂浆泵送;(4)砂浆喷涂;(5)砂浆养护。本发明利用相变热高的脂肪酸为芯材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并将此相变材料与干粉砂浆复配,制备出保温性能优异、相容性好、价格低廉、稳定性高的相变保温砂浆,满足了人们对建筑节能的要求;同时配合机械化喷涂工艺,提高了建筑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缓解建筑用工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混砂浆喷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变干混保温砂浆的机械化喷涂工艺。
背景技术
以干混砂浆代替现场拌制的传统砂浆,无论从节约生产投资、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还是减少环境污染和现场占有量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已经成为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将相变材料掺加到水泥干混砂浆中,制备保温墙体材料是当前建筑节能的一种重要手段,使用的相变材料主要包括无机相变材料和有机相变材料两种,无机相变材料存在过冷、易发生相分离等问题,有机相变材料存在价格高、导热性差、易燃烧、与水泥的相容性差等问题,制约了它们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
干混抹灰砂浆是干混砂浆的一种,掺水后涂抹在建筑物表面,硬化后与基材粘接牢固,不会产生空鼓脱落,并具有一定耐久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墙体。长期以来,墙面抹灰工程依赖于现场拌制砂浆加上劳动力密集的人工抹灰,这种施工方式要求现场拌制计量准确,能根据季节和气候做出适当的配合比,要求工人技术熟练,否则会影响到下一步的墙面装修和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相变干混保温砂浆的机械化喷涂工艺。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相变干混保温砂浆的机械化喷涂工艺,具体步骤为:
(1)施工前准备
清理基层表面残存的砂浆、污垢、灰尘,将混凝土墙、顶板的表面凸出部位剔平,把外露钢筋和铅丝头清除掉,待电线管、消火栓箱、配电箱安装完毕,再将露明部分钉好钢丝网;根据室内高度,提前搭好抹灰施工需要使用的高凳和架子;
(2)砂浆制备
将脂肪酸置于水中,加热至脂肪酸溶解,加入复配乳化剂,复配乳化剂的质量为脂肪酸质量的5%,然后再加入尿素和甲醛搅拌调节pH值至9,其中尿素和甲醛的摩尔比为1.5:1;加热至温度为70℃,反应90min,进一步调节pH值至4.5,继续反应30min,过滤干燥,得到微胶囊相变材料;
准备水泥,依次加入微胶囊相变材料、石英砂、重质碳酸钙、粉煤灰、木质纤维素和羟甲基纤维素,其中加入的微胶囊相变材料、石英砂、重质碳酸钙、粉煤灰、木质纤维素和羟甲基纤维素的质量分别为水泥质量的25%、140%、15%、3%、0.5%和0.04%,搅拌均匀,得到砂浆;
(3)砂浆泵送
将干混砂浆内加入水,制得干混抹灰砂浆,保证干混抹灰砂浆保水性大于90%,稠度为80-100mm,然后将干混抹灰砂浆泵送;泵送之前,做好管道润滑;泵送砂浆连续进行,砂浆料斗内的砂浆量不低于料斗深度的1/3;
(4)砂浆喷涂
确定喷涂顺序和路线,先远后近、先上后下、先里后外施工;喷涂前先喷涂吸水性小的墙面,后喷涂吸水性大的墙面;
(5)砂浆养护
喷涂砂浆凝结硬化后,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养护完成之后进行墙面抹灰。
砂浆制备过程中,所述复配乳化剂为Span20和Tween60的混合物,其中Span20和Tween60的体积比为1:1。
施工前准备时,提前搭好抹灰施工需要使用的高凳和架子,高凳和架子离开墙面和墙角200-2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久筑节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久筑节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93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