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囊药物涂层及药物球囊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9181.X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8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翁玉麟;牛冬子;石全;刘宝瑞;谷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鼎科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9/16 | 分类号: | A61L29/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陆明耀;顾祥安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 涂层 | ||
本发明揭示了球囊药物涂层及药物球囊,其包括纳米级和/或微米级的赋形剂颗粒和药物颗粒。发明设计精巧,使球囊药物涂层的涂层颗粒为微米级和/或纳米级,其形成的球囊药物涂层具有极大的表面积,一方面能够增大药物与球囊的接触表面积,从而提高与球囊的结合力,另一方面,能够增大球囊充气扩张开后与血管壁的接触面积,使得药物颗粒能够充分的与血管壁接触并快速均匀的粘附在血管表面,使得药物可以快速释放至血管壁,从而提高药物的释放效率和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是球囊药物涂层及药物球囊。
背景技术
血管成形术是涉及机械加宽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阻塞血管的血管介入技术。一般是将具有紧密折叠的球囊的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系统并被送到病变位置,在该位置使用一定的压力使球囊膨胀。球囊可以膨胀至一定的直径和长度。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外周血管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除冠状动脉外的血管。
球囊导管是PCI手术最常用的器械。球囊导管具备球囊和导管管体,球囊和导管管体相连,位于管体的远端。球囊导管的使用者在血管内狭窄部位置入球囊并扩张,以对该部位进行治疗。
药物涂层球囊导管是在球囊导管的球囊表面涂覆一层药物,可以用于治疗血管内狭窄,所述血管包括冠脉和外周血管等。其能将药物均匀喷涂至病变血管,且不会在人体内留下支架等植入物,为二次治疗提供了窗口。
而药物球囊的药物利用率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药物的输送和药物的释放。现有的研究表明,药物球囊中有80%以上的药物都损失在手术过程中。除了药物在手术过程中的损失,球囊在短期的扩张( 60秒左右 )中药物并不能完全释放,手术结束 后仍然会有约5%~10%的药物留在球囊表面。
例如,德国贝朗医疗率先将paccocath药物洗脱球囊技术商业化,商品名为sequent please的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以紫杉醇为活性药物,碘普罗胺造影剂优维显为载体,其产品虽然在临床应用上获得了一定效果,但贝朗的市售产品,其球囊药物涂层为固态形式,不具有粘度,影响了药物涂层的性能;并且,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外表面的情况,如附图1所示,其表面的药物涂层呈现为大小不均的颗粒状,且在球囊表面分布不均匀,这些都导致球囊表面的粗糙度增大,进而增大了球囊表面药物涂层和血液的剪切力,导致在球囊导管输送的过程中球囊表面的药物更容易被血液冲刷掉,同时,粗糙的表面及大小不均的药物涂层颗粒,导致接触面积减小,使得球囊药物涂层与病变位置接触时,产生一定的间隙,以及只有部分凸出的药物涂层颗粒可以和血管壁贴合,从而对药物释放到血管壁上造成不利影响。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610808118 .6揭示了一种在药物涂层外增加带有若干密封缝隙的保护膜来避免药物输送过程中流失,并在球囊扩张时使药物释放使保护膜的密封缝隙扩张,从而使药物从缝隙中释放以提高药物利用率的方案,但是由于球囊扩张时,药物涂层的大部分面积仍然是封闭在保护膜内,从而被隔离无法直接与血管壁接触,过小的接触面积同样对药物的释放造成不利影响。
药物涂层球囊在使用过程中一般膨胀时间不超过1分钟,药物必须在一分钟内有效的由球囊表面转移至血管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现有的方案中仍然会存在大量药物残留在球囊表面无法释放导致药物利用率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药物球囊在血管输送过程中,由于血液的冲刷或药物溶解于血液等,会使球囊表面的药物含量损失,影响了可从球囊表面传递至病变位置的药物量。
中国专利申请CN201010121627.4设计了球囊外表面为具有凹凸的非平面结构,使吸附药物的量增加,同时能够尽可能的保持吸附在球囊外壁的药物不会被血管中的血液冲洗损失,但是会对球囊造成损伤,影响其额定爆破压力。
中国专利申请201410289533.6中使用等离子刻蚀方法在球囊表面形成纳米级的微孔结构,以提高球囊表面和药物涂层的结合力,提升载药量和避免药物输送过程中的损失,但是等离子刻蚀对球囊的性能有影响,会降低其爆破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鼎科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鼎科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91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即食柠檬绿茶风味腐竹方便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塑胶仿木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