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8826.8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2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孙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亚平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K9/16;A61P25/02;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舌咽神经 中药 冲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出现于舌咽神经分部区域的阵发性剧痛。疼痛发生在一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根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目前舌咽神经痛病因不明,也无病理变化发现。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通常在40岁以后发病。中年男性多见,常因吞咽、谈话、咳嗽而诱发的扁桃体、咽或耳道深部发作性剧痛,每次持续数秒钟,有些病人发作时可伴心动过缓、晕厥及抽搐等症状。西医认为舌咽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复杂,通常认为颅内血管异常压迫了舌咽神经根而引起疼痛,治疗本病主要通过药物缓解或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接受度低,药物治疗通常是予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维生素B1、B12等药物口服,但这些药物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
从中医上看舌咽神经痛属中医咽喉痹症范畴。舌咽神经痛的发病原因不外乎风、火、虚、瘀,主要是机体虚弱,肝血亏虚,肝阳化风,肝之经气上于咽喉,风热外扰,肝火炎上,上逆于咽喉,以至于气血瘀滞于咽喉,气血不通则痛。因而本发明中药针对病因对症下药,具有养血柔肝、活血祛瘀、疏肝下气、清热泻火、祛风止痉、解毒消肿、消炎止痛、清热利咽、养阴生津之功效,可清疏肝火,疏通瘀滞,祛瘀止痛,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舌咽神经痛治愈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具有养血柔肝、活血祛瘀、疏肝下气、清热泻火、祛风止痉、解毒消肿、消炎止痛、清热利咽、养阴生津之功效,治病求源标本兼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舌咽神经痛均具有很好的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中药冲剂,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莲蓬草30~50份、地毡草30~50份、地梢瓜25~45份、风兰25~45份、
东风菜25~40份、韩信草25~40份、黄鹌菜20~35份、麦冬20~35份、
竹根七15~30份、黄水枝15~30份、盐麸子10~25份、甘草10~25份、
红头草9~20份、蔓荆子9~20份、棒棒草9~20份、白芍9~15份、
羊角参9~15份、炮仗花6~12份、鸡毛菜6~12份、蝉蜕4~10份、
红天葵3~9份、蛇莓根3~9份、吴茱萸2~6份、川芎1~4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莲蓬草35~45份、地毡草35~45份、地梢瓜30~40份、风兰30~40份、
东风菜30~36份、韩信草28~35份、黄鹌菜24~30份、麦冬24~30份、
竹根七18~26份、黄水枝18~25份、盐麸子14~20份、甘草14~20份、
红头草12~16份、蔓荆子12~16份、棒棒草12~16份、白芍11~13份、
羊角参11~13份、炮仗花8~10份、鸡毛菜8~10份、蝉蜕6~9份、
红天葵4~7份、蛇莓根4~7份、吴茱萸3~5份、川芎1~2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莲蓬草40份、地毡草40份、地梢瓜36份、风兰35份、
东风菜33份、韩信草32份、黄鹌菜26份、麦冬26份、
竹根七24份、黄水枝22份、盐麸子18份、甘草16份、
红头草14份、蔓荆子14份、棒棒草14份、白芍12份、
羊角参12份、炮仗花9份、鸡毛菜9份、蝉蜕7份、
红天葵6份、蛇莓根5份、吴茱萸4份、川芎1份。
一种用于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莲蓬草、地毡草、地梢瓜、风兰、东风菜、黄鹌菜、麦冬、竹根七、盐麸子、红头草、炮仗花、鸡毛菜、蝉蜕、红天葵、蛇莓根、吴茱萸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亚平,未经孙亚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88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急诊内科临床用治疗心悸的药剂
- 下一篇:一种烧伤护理药膏配方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