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NGCC脱碳集成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398419.7 | 申请日: | 2017-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8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 发明(设计)人: | 许诚;高亚驰;胡玥;张强;徐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湖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1K11/02 | 分类号: | F01K11/02;F01K17/00;B01D53/18;F25B30/04;F25B30/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脱碳 集成系统 余热回收 再沸器 疏水 燃气蒸汽联合 余热锅炉出口 技术经济性 循环子系统 蒸汽引射器 汽轮机 工质流量 脱碳过程 脱碳技术 蒸汽循环 耦合 过热度 热力学 再循环 能效 烟温 蒸汽 余热 电厂 惩罚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MEA脱碳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NGCC脱碳集成系统。该系统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子系统、MEA脱碳子系统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回收余热子系统。本系统目的在于减少NGCC电厂与脱碳过程耦合带来的能效惩罚,共采取了三个措施:(1)基于蒸汽引射器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2)采用再沸器疏水再循环来充分利用脱碳用蒸汽的过热度;(3)进行再沸器疏水的余热回收,在三压余热锅炉出口烟温不变的前提下,使得蒸汽循环工质流量增加,汽轮机出功随之增加。通过上述措施,本系统比未采用集成措施的MEA脱碳NGCC系统,在热力学性能和技术经济性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MEA脱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第二类LiBr-H2O吸收式热泵的NGCC脱碳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CO2的排放量约占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总量的80%,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源。我国是CO2排放大国,近年来,随着燃气发电的大力发展和国家对碳捕集技术日益重视,NGCC电站CO2减排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其中,基于MEA吸收的燃烧后脱碳技术被认为是相对成熟,具有大规模应用潜力的技术,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然而NGCC电站排烟量大、CO2浓度低,为实现大规模脱碳需从汽轮机系统中抽取大量蒸汽用于吸收及再生;且抽汽品位往往显著高于MEA吸收及再生需求,上述原因导致燃烧后脱碳能耗巨大。为了在实现CO2减排的同时有效降低能效惩罚,基于蒸汽引射器和第二类LiBr-H2O吸收式热泵两种节能装置,通过系统集成对脱碳单元释放的大量废热进行回用,为脱碳单元余热的利用提供了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MEA脱碳给机组带来的巨大能效惩罚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NGCC脱碳集成系统。该系统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子系统、MEA脱碳子系统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回收余热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子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1出口与燃烧室2入口相连,燃烧室2出口与燃气透平3入口相连,燃气透平3出口接三压余热锅炉9烟气入口,且燃气透平3与空气压缩机1,燃气轮机发电机4串联,中压水泵11和高压水泵10分别与三压余热锅炉9串联,三压余热锅炉9各蒸汽出口分别与高压缸5、中压缸6、低压缸7各蒸汽入口相连,高压缸5,中压缸6,低压缸7与蒸汽轮机发电机8串联,中压缸6排汽分为三路,一路与低压缸7入口相连,一路与节流阀14,再沸器22串联,另一路与蒸汽引射器15,再沸器22串联,低压缸7排汽出口与凝汽器13入口相连,凝汽器13出口与低压水泵12入口相连,三压余热锅炉9烟气出口与烟气冷却器16,烟气压缩机17串联,烟气压缩机17出口与MEA脱碳子系统相连;所述MEA脱碳子系统包括:烟气压缩机17出口与吸收塔18烟气入口相连,吸收塔18底部与富液泵19、贫富液换热器20、再生塔21串联,再生塔21底部与再沸器22、贫液泵23、贫富液换热器20、贫液冷却器24、吸收塔18串联;再生塔21顶部与CO2冷却器25,CO2–水分离器26相连,CO2–水分离器26底部与再生塔21相连,CO2–水分离器26顶部与多级压缩单元27入口相连,再沸器22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疏水循环泵28串联,一路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回收余热子系统相连;所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回收余热子系统包括:再沸器22出口的其中一路与发生器29相连,发生器29、冷凝器30、水泵31、蒸发器32和吸收器33依次串联,吸收器33与溶液热交换器34相连,溶液热交换器34与节流阀35、发生器29和溶液泵36依次串联,发生器29与节流阀37、吸收器33和蒸汽引射器15依次串联,发生器29与水泵38和中压水泵11依次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84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缓解涡轮发动机中的转子弯曲的结构和方法
- 下一篇:高效垃圾焚烧发电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