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透射系数的多波束成形网络透镜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7772.3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0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邓建华;漆静;吕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Q15/10 | 分类号: | H01Q1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透射系数 波束 成形 网络 透镜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透射系数的多波束成形网络透镜结构,所述结构包括:透镜,透镜上设有多个波束端口,波束端口通过馈线引入透镜腔,透镜腔的另一端通过相位延迟馈线连接到多个阵列端口,透镜腔内平行于焦面和阵列面轮廓处排布至少一排孔阵列;可以降低该类器件的回波损耗,增加透镜的透射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波束成形网络透镜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高透射系数的多波束成形网络透镜结构。
背景技术
波束成形网络器件是一类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端口的无源微波网络器件,具体形式有Rotman透镜、Bootlace透镜等。波束成形网络的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多个波束端口(Beam Ports)通过馈线引入透镜腔(Lens Cavity),透镜腔的另一端通过特殊计算的相位延迟馈线连接到多个阵列端口(Array Ports),在阵列端口连接天线构成天线阵列。馈线通过渐变传输线结构连接到透镜腔以实现阻抗匹配,渐变传输线结构如图2所示。从不同波束端口(Beam Ports)馈入信号时,天线阵列的辐射波束具有不同的指向从而形成多波束。
当渐变线有微小的阻抗失配时,电磁信号由波束端口经过透镜腔到阵列端口输出,其回波损耗大约会增加3dB。若利用透镜两级级联构成二维扫描阵列时,整个系统的回波损耗将增加6dB。由于波束端口到阵列端口的路径不相同,不能利用四分之一波长整数倍数的传播路径抑制回波损耗。而工程中渐变线的微小阻抗失配不能避免,所以较高的回波损耗是波束成形网络的主要缺陷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透射系数的多波束成形网络透镜结构,可以降低该类器件的回波损耗,增加透镜的透射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束成形网络透镜的结构。具有高透射系数的多波束成形网络透镜结构,所述结构包括:透镜,透镜上设有多个波束端口,波束端口通过馈线引入透镜腔,透镜腔的另一端通过相位延迟馈线连接到多个阵列端口,透镜腔内平行于焦面和阵列面轮廓处排布至少一排孔阵列。
该结构是在透镜腔蚀刻小孔阵列,小孔阵列的电流阻断作用能够产生微小的反射。当小孔阵列距离渐变线开口约为半波长时,由小孔阵列反射的电磁波将与渐变线失配产生的电磁波叠加相消,从而实现降低回波损耗提升透射率的作用。
本结构适用于基于印刷电路板工艺的波束成形网络透镜,包含微带式和带状线式;采用微带式时,小孔阵列蚀刻在微带线所在的铜箔层上;采用带状线式时,小孔阵列蚀刻在带状线内导体铜箔层上。
进一步的,每排孔阵列中,相邻两个孔的中心间距为a,每个孔的直径为d,且孔阵列中任意一孔距离…的距离为L。
进一步的,孔阵列均匀分布在焦面和阵列面轮廓上。
进一步的,透镜制作在PCB或柔性电路板上。小孔阵列结构仅在铜箔层上,不在介质基板上做过孔,可以与波束成形网络一体加工,不会增加生产成本,且具有极高的结构精度。
进一步的,孔阵列蚀刻在铜箔上。当透镜以微带形式设计时,孔阵列蚀刻在微带铜箔层上;当透镜以带状线形式设计时,孔阵列蚀刻在带状线内导体铜箔层上。小孔阵列结构仅在铜箔层上,不在介质基板上做过孔,可以与波束成形网络一体加工,不会增加生产成本,且具有极高的结构精度。
进一步的,孔阵列中孔的孔径和孔周期间距均不大于1/4波长。孔周期间距为相邻两个孔之间的间距。小孔阵列构成的曲线与渐变线开口所在的曲线相距约半个波长,精确的间距取值通过仿真优化得出。为了保证离散的小孔阵列对连续的反射面的近似,小孔阵列中小孔周期间距应小于1/4波长。
进一步的,孔阵列中孔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孔、矩形孔、多边形孔、星形孔等小于1/4波长尺寸的镂空孔洞。本申请不对孔的形状进行具体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77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