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的引物、探针及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6720.4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4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林笑冬;张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卓诚惠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44;C12N15/11;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耿超;王浩然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肝炎 病毒 引物 探针 试剂盒 | ||
本公开公开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用引物探针组和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包括具有SEQ ID NO.1‑4所示核苷酸序列的引物,以及,含有SEQ ID NO.5‑6所示核苷酸序列的探针。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本公开所述的引物探针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显著地提高了对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简便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用引物探针组及试剂盒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肝炎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生命的严重疾病,目前主要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根据传播途径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其中乙型、丙型、丁型、庚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其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为最常见途径。而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为大范围的急性传染病。
甲肝、戊肝病毒在环境和食物中能长期存活,但却不能复制,在被污染的环境和食物中的病毒含量比较低(5-100感染颗粒),传播无规律性。因此鉴定甲型、戊型肝炎暴发的病毒来源会有比较大的困难。即使人体摄入低剂量的病毒也可能导致人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国内外均建立了采用PCR技术对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但是常规PCR检测需要精密的仪器以及繁琐的试验程序,且耗时较长,难以满足非实验室环境下现场检测的要求。核酸恒温扩增技术(LAMP)与传统PCR相比核酸恒温扩增技术不需要昂贵的PCR仪,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增出目的片段,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但LAMP检测RNA样本需要设置单独的逆转录步骤,60-90min才可以完成反应,且对SNP识别度不够,引物结合区域单位点突变不能被LAMP识别。LAMP采用65℃恒温扩增,若待检测区域的GC含量过低、过高或者二级结构复杂,则扩增效果较差。且LAMP采用多组引物进行滚环复制,产物量巨大,极易污染实验环境,产生假阳性结果。
随着全世界范围的人口数量增加及流动逐渐频繁,甲肝、戊肝在世界各国的短时间内的大流行、大爆发将更加频繁。因此,针对疫情的快速暴发、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建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器材要求不高的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对病例的快速识别和疫情的传播控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方面防控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对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进行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检测的缺陷,提供一种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引物探针和试剂盒,并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的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的快速、灵敏、特异,简便的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用引物探针组,其中,包括具有SEQ ID NO.1-4所示核苷酸序列的引物,以及,含有SEQ ID NO.5-6所示核苷酸序列的探针;
其中,SEQ ID NO.5所示核苷酸序列中,自5’端起第31位碱基标记有FAM发光基团,第32位碱基后连接脱碱基位点,第34位碱基标记淬灭基团BHQ1;SEQ ID NO.6所示核苷酸序列中,自5’端起第31位碱基标记有VIC发光基团,第32位碱基后连接脱碱基位点,第34位碱基标记淬灭基团BHQ1。
可选的,还包括具有SEQ ID NO.7-8所示核苷酸序列的引物,以及,含有SEQ IDNO.9所示核苷酸序列的探针;其中,SEQ ID NO.9所示核苷酸序列中,自5’端起第19位碱基标记有CY5发光基团,第22位碱基后连接脱碱基位点,第25位碱基标记淬灭基团BHQ3,3’末端标记有磷酸盐基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卓诚惠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卓诚惠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67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持久亲水性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