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镶嵌结构的多孔陶瓷加热体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6329.4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6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丁毅;程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卓力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8 | 分类号: | C04B38/08;C04B35/14;C04B41/9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可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99 | 代理人: | 丘杰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镶嵌 结构 多孔 陶瓷 加热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镶嵌结构的多孔陶瓷加热体的制备工艺,涉及化工产品技术领域;该工艺包括混料、球磨、脱泡、成型与干燥、烧结、灌浆、金属化烧结以及接电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整个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烧结温度低,利于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同时制得的多孔陶瓷加热体强度高、结构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多孔陶瓷加热体发热材料容易脱落的问题,而且镶嵌结构使得加热更为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镶嵌结构的多孔陶瓷加热体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多孔陶瓷是一种含有气孔的固体材料,一般来说,气孔在多孔陶瓷体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在20%到95%之间。多孔陶瓷作为固液分离介质、液体的过滤净化、气体净化以及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载体等广泛应用在环保、化工、冶金医药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硅藻土是由统称为硅藻的单细胞藻类死亡以后的硅酸盐遗骸形成的,其本质是含水的非晶质SiO2,因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强大的吸附性以及表面电性等特点,在污水处理、各种填料、涂料添加剂等场合得到广泛应用。硅藻土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本身就具有大量微孔,是制备多孔陶瓷的理想原料。
现有技术的多孔陶瓷加热体,一般其制造工艺较为复杂,不利于规模化的生产,同时,多孔陶瓷加热体发热材料容易脱落,加热不均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镶嵌结构的多孔陶瓷加热体的制备工艺,该工艺简单,通过该制备工艺制得的多孔陶瓷加热体,强度高,加热更为均匀。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镶嵌结构的多孔陶瓷加热体的制备工艺,其改进之处在于:该制备工艺包括以下的步骤:
A、混料:按质量百分比称取10-40%的硅藻土、20-40%的淀粉、0-2%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30-50%的去离子水并混合搅拌均匀,制得陶瓷基体浆料;
按质量百分比称取20-50%的电阻浆料、20-40%的淀粉、10-30%的有机溶剂并混和搅拌均匀,制得有造孔剂的电阻浆料;
B、球磨:向步骤A中制得的陶瓷基体浆料加入研磨球,并放入球磨罐中进行湿法球磨,湿法球磨的时间为4-24h;
向步骤A中制得的电阻浆料加入研磨球,并放入球磨罐中进行湿法球磨,湿法球磨的时间为24-48h;
C、脱泡:将步骤B中湿法球磨后的陶瓷基体浆料在真空条件下进行脱泡;
将步骤B中湿法球磨后的电阻浆料在真空条件下进行脱泡;
D、成型与干燥:将步骤C中制得的陶瓷基体浆料用浇注机浇注制成所需形状的陶瓷基体,并将陶瓷基体进行干燥,以形成胚体;
E、烧结:将步骤D制得的坯体置于石墨坩埚中,并埋入隔离粉,此后用箱式炉将埋于隔离粉中的坯体在常压下进行烧结,烧结气氛为氧气,坯体烧结制得多孔陶瓷加热体基体半成品;
F、灌浆:将步骤E中制得的多孔陶瓷加热体基体半成品浸入由步骤C制得的电阻浆料中,电阻浆料充满了多孔陶瓷加热体基体的孔隙中;
G、金属化烧结:将步骤F中制得的具有多孔陶瓷加热体基体置于石墨坩埚中,此后放入箱式炉中进行电阻浆料的排淀粉和金属化烧结;
H、接电极:将步骤G中制得的加热体坯体两端进行表面镀镍处理,再于镀镍处理后的部位进行钎焊引出电极,制得多孔陶瓷加热体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E中,烧结时的升温速率为1-20℃/min,烧结温度为900-1400℃,保温时间为2-12h。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G中,金属化烧结时的升温速率为1-5℃/min,金属化烧结温度为800-1000℃,时间为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卓力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卓力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63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