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功率超声波换能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5297.6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1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曹砚锋;杨万有;于继飞;罗昌华;杜孝友;王良杰;杨阳;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0 | 分类号: | E21B37/00;E21B28/00;B06B3/00;B06B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孙楠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接头 下接头 大功率超声波换能器 压力平衡器 上护帽 下护帽 超声波传播 压电陶瓷 一端连接 中间介质 油井 解堵 组装 阻碍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功率超声波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保护筒、上接头、下接头、上护帽、压力平衡器和下护帽;所述保护筒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接头一端和下接头一端连接,所述上接头另一端与所述上护帽连接,所述下接头另一端经所述压力平衡器与所述下护帽连接。本发明将压电陶瓷直接与保护筒紧密组装,消除了中间介质的阻碍,使超声波传播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应用后可提高油井解堵的效率和解堵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解堵工具,特别是关于一种在油田油井内发射大功率超声波,对油井进行超声波解堵的大功率超声波换能器。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解堵用大功率超声波换能器,由于所用电声转换材料都是压电陶瓷,因压电陶瓷属脆性材料,易因磕碰撞击而损坏,所以,大都采用将压电陶瓷悬挂在保护管内的结构,以避免损坏压电陶瓷。因其悬挂陶瓷串与保护筒之间的间隙,是用硅油填充,由于硅油和保护筒两种材料的声速相差悬殊,所以,这种结构同时也阻碍了超声波的传播效率。由于换能器的使用过程中无法避免磕碰、压电陶瓷的悬挂结构又阻碍超声波的传播,所以,长期以来,怎样提高换能器效率又避免损坏压电陶瓷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致使换能器的电声转换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功率超声波换能器,其能使压电陶瓷与保护筒之间紧密接触,避免中间介质对超声波传播的损耗,最大限度的提高超声波传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功率超声波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保护筒、上接头、下接头、上护帽、压力平衡器和下护帽;所述保护筒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接头一端和下接头一端连接,所述上接头另一端与所述上护帽连接,所述下接头另一端经所述压力平衡器与所述下护帽连接。
进一步,所述保护筒内设置有压电陶瓷,所述压电陶瓷内装设有压电陶瓷正极,所述压电陶瓷正极通过电极线与电极连接;所述电极与位于所述上接头内的电极压帽连接。
进一步,所述压电陶瓷与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之间分别通过挡垫隔开。
进一步,所述保护筒、压电陶瓷和压电陶瓷正极三者之间通过过盈配合组装。
进一步,在所述保护筒两端,位于所述保护筒与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之间的连接处外部分别设置有上防震套和下防震套。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将压电陶瓷直接与保护筒紧密组装,消除了中间介质的阻碍,使超声波传播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应用后可大大提高油井解堵的效率和解堵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功率超声波换能器,其包括保护筒1、上接头2、下接头3、上护帽4、压力平衡器5和下护帽6。保护筒1两端分别与上接头2一端和下接头3一端连接,上接头2另一端与上护帽4连接,下接头3另一端经压力平衡器5与下护帽6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保护筒1内设置有压电陶瓷7,压电陶瓷7内装设有压电陶瓷正极8,压电陶瓷正极8通过电极线9与电极10连接;其中,电极10与位于上接头2内的电极压帽11连接。压电陶瓷7与上接头2和下接头3之间分别通过挡垫12隔开。
上述各实施例中,保护筒1、压电陶瓷7和压电陶瓷正极8三者之间通过过盈配合组装,确保接触良好。在保护筒1两端,位于保护筒1与上接头2和下接头3之间的连接处外部分别设置有上防震套13和下防震套14,避免换能器被磕碰撞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52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烧油层防井筒燃烧抗高温自动灭火棒及其应用
- 下一篇:测试通井一体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