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边界热交换约束下的江底隧道遥感探测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5143.7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3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序;杨柳;曹少平;郑嫣然;吴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11 | 分类号: | G06T7/11;G06T7/136;G06T7/187;G06T7/73;G01N25/20;G01J5/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廖盈春;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界 热交换 约束 隧道 遥感 探测 定位 方法 | ||
1.一种边界热交换约束下的江底隧道遥感探测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根据水体与土壤之间的热交换关系,确定水下待识别目标的边界热交换约束模型;
(2)由对水下待识别目标的边界热交换约束模型的仿真结果,验证水体与边界的热交换约束条件;
(3)根据待识别红外图像中的中频部分以及水体与边界的热交换约束条件,确定疑似水下目标区域;
(4)从待识别红外图像中截取出疑似水下目标区域,并对截取出的疑似水下目标区域进行反卷积操作得到待识别目标的最终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待识别目标的边界热交换约束模型为:
F(EBT(x,y,z,t))=F(EB(x,y,z,t))+F(ET(x,y,z,t))+F(Es(x,y,z,t))+F(Eδ(x,y,z,t)),其中,(x,y,z,t)表示空间坐标(x,y,z)和时间t的复合,EBT(x,y,z,t)表示待识别目标在时刻t的背景辐射场,EB(x,y,z,t)表示时刻t的水体背景辐射场,ET(x,y,z,t)表示时刻t的被多重介质体畸变了的待识别目标辐射场,Es(x,y,z,t)表示时刻t的大气和水体交换的辐射量,Eδ(x,y,z,t)表示时刻t的水体与边界土壤接触面交换的辐射量,F表示傅里叶变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
(3.1)去掉待识别红外图像中的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得到预处理图像,所述预处理图像保留中频部分;
(3.2)对预处理图像进行分块,并对分块后的图像进行聚类,得到有目标图像区域与无目标图像区域;
(3.3)通过聚类后的结果,根据水下目标边界热交换约束条件,确定疑似水下目标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2)包括:
(3.2.1)将预处理图像分成s个图像块b1,b2,b3,...,bs,每个图像块的大小均为M*M;
(3.2.2)对于任意图像块bi,由得到图像块bi的距离比,并将Vi最小时对应的图像块bi作为第一个聚类,并设类的序号q=1,其中,d(bi,bj)表示图像块bi与图像块bj之间的距离,d(bl,bj)表示图像块bl与图像块bj之间的距离;
(3.2.3)若q=1或2,则将图像块bi分配到离图像块bi最近的类,并在分配之后,由计算该类的所有图像块bj的中心点m,用中心点m对应的图像块更新该类的聚类中心,N表示该类的样本数,bj表示该类的第j个图像块;
(3.2.4)将类的序号q加1,若q>2,则结束,否则执行步骤(3.2.5);
(3.2.5)选择下一个类的最佳初始中心点对应的图像块bi,并执行步骤(3.2.3),其中,最佳初始中心点对应的图像块为使最小的点对应的图像块,其中,d(bi,mj)表示图像块bi与聚类中心mj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包括:
(4.1)从待识别红外图像中截取出疑似水下目标区域;
(4.2)由
确定反卷积核函数,其中,x'=xcosθ+ysinθ,y'=-xsinθ+ycosθ,λ为波长,θ为方向,为相位偏移,γ为长宽比,σ为高斯因子的标准差,(x,y)表示像素的行列坐标,i表示复数;
(4.3)由反卷积核函数对截取出的疑似水下目标区域进行反卷积操作得到待识别目标的最终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514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