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并咪唑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4616.1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1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班全志;杭德余;马天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燕化集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5/18 | 分类号: | C07D235/18;C07D417/14;C07D471/04;C09K11/06;H01L51/54;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102500 北京市房山区燕***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苯并咪唑 有机 电致发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苯并咪唑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选自如下化合物的一种: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为:
时,反应历程如下: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以化合物I-1为起始原料先与正丁基锂反应得到锂化试剂,后与不饱和环二酮发生锂化反应,酸化后,在次亚磷酸钠和碘化钾的作用下得到化合物I-2,所述不饱和环二酮为9,10-蒽醌;
(b)化合物I-2与偶联反应得到化合物
当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为:
时,反应历程如下:
包括如下步骤:
(e)以化合物I-1为起始原料,先与偶联反应得到化合物I-3;
(f)化合物I-3先与正丁基锂发生锂化反应,后与硼酸三甲酯反应,经酸化后,得到化合物I-4;
(g)化合物I-4与二溴稠环芳烃发生SUZUKI偶联反应,得到化合物
其中,所述二溴稠环芳烃为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用作电子传输层。
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制成的电子传输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下至上依次由透明基片、阳极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所述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层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片的材料为玻璃基板或柔性基片;
和/或;构成所述阳极层的材料选自氧化铟锡、氧化锌、氧化锡锌、金、银或铜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构成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料是NPB和TPD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构成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为如下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和/或;构成所述电子注入层的材料选自LiF,Li2O,MgO或Al2O3中的一种;
和/或;构成所述阴极层的材料选自锂、镁、银、钙、锶、铝、铟、铜、金和银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4-10nm;所述有机发光层的厚度为10-100nm;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0-50nm;所述电子注入层的厚度为5-30nm;所述阴极层的厚度为50-11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燕化集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燕化集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461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恩康唑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TADF材料及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