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选取和使用自然伤棒作为探伤试样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3514.8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1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周立波;阎岩;华祺年;刘建培;常鹏飞;王会庆;袁贝;李竹军;宋宽;郭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陈长庚 |
地址: | 05003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伤 样棒 动态测试 自然缺陷 圆钢棒 涡流检测设备 检测灵敏度 精度可靠性 综合合格率 表面缺陷 尺寸确定 对比试样 加工缺陷 缺陷信号 探伤设备 无损检测 信号一致 质量异议 对设备 钢铁企业 漏检 饰线 加工 测量 检测 替代 客户 | ||
一种选取和使用自然伤棒作为探伤试样的方法,属于无损检测探伤试样技术领域,利用未经加工的自然有伤圆钢棒替代人工加工缺陷的圆钢棒作为探伤对比试样。其技术方案是:采用了相同缺陷信号进行对比,将两个当量信号一致的缺陷视为相同尺寸,然后对其中一个自然缺陷进行高倍测量,以确定其真实尺寸,将此尺寸确定为该样棒的标准精度样棒,从而达到代替人工伤的目的。本发明使用自然缺陷对设备进行动态测试,更准确反映探伤设备精度,检测精度可靠性更高,同时省去了表面缺陷加工的费用。某钢铁企业精饰线涡流检测设备自使用自然样棒对精度进行动态测试以来,检测灵敏度设置降低了3db,探伤综合合格率提高了8%,没有因漏检出现客户质量异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未经加工的自然有伤圆钢棒替代人工加工缺陷的圆钢棒作为探伤对比试样的方法,属于无损检测探伤试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圆钢在线表面探伤设备的检测精度、端部盲区、信噪比等综合性能指标的测试评价,是利用带有已知尺寸、位置人工缺陷的标准试样进行测试评价的。
人工缺陷标准试样制作及使用工艺如下:
1、挑选无表面缺陷的圆钢母材,表面无磕碰伤,自然缺陷深度不大于0.1mm,平直度2mm/m,表面无氧化铁皮。
2、使用专用刻伤机在圆钢母材表面刻制符合检测精度的人工伤,人工伤深度尺寸精度0.02mm。
3、使用刻制了人工伤的样棒对探伤设备检测精度进行调整、确认。
标准试样要使用专用设备进行加工,除了要购置加工设备以外,人工缺陷一般比较规矩,与自然缺陷在探伤仪器上的当量信号反映差距较大,使检测出的实际缺陷深度与标准要求缺陷深度存在较大偏差,导致检测质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或产生质量过剩。
这种采用标准试样的检测方法是行业内通用的方法,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需要,但是迄今为止没有找到用自然伤钢棒代替人工制伤钢棒作为对比试样的方法,只能一直延续使用人工制伤的试样,为了适应生产发展,亟待技术人员予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选取和使用自然伤棒作为探伤试样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选取和使用有自然缺陷的圆钢棒代替人工制造缺陷的圆钢棒作为检测对比试样,能够使用自然缺陷对设备进行动态测试,更加准确反映探伤设备精度,使检测精度可靠性更高,提高检测质量,达到客户的要求。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选取和使用自然伤棒作为探伤试样的方法,它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a. 确定一个棒材规格,并设定一个检测精度,对探伤设备进行调整,设定报警闸门;
b. 对棒材进行检测,留取一支自然伤刚刚超过报警线一定幅值的报警棒材,确定为第一试样;
c. 继续检测棒材,再留取一支自然伤刚刚刚刚超过报警线同样幅值的棒材,确定为第二试样,第一试样和第二试样的自然伤的幅值差不大于2%;
d. 对第一试样缺陷进行定位,锯切并进行高倍分析,测量第一试样缺陷深度和长度,并取得第一试样缺陷的微观形貌照片;
e.根据第一试样缺陷深度尺寸,将第一试样缺陷深度与探伤设备设置的精度进行对比,确定两个深度之间的差值,对探伤设备表面检测精度进行修订;
f. 使用新修订的检测精度,对第二试样进行重复检测;
如果第二试样上的自然缺陷可靠报警,并且报警幅值大于报警线幅值以内,即确定第二试样的自然伤深度与检测精度深度一致;如果没有可靠报警,要进行检测设置调整,直至满足可靠报警并且报警幅值大于报警线幅值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35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