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酸适配体识别和功能化磁性微球分离预处理的卡那霉素快速检测试纸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91701.2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8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周楠迪;刘晶;曾静怡;田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G01N33/531;G01N33/53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时旭丹;张仕婷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酸 适配体 识别 功能 磁性 分离 预处理 卡那霉素 快速 检测 试纸 及其 制备 应用 | ||
1.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和功能化磁性微球分离预处理的卡那霉素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用试纸的组成包括样品垫(1)、金标垫(2)、硝酸纤维素膜(3)、吸水垫(4)、PVC底板(5)、检测线(6)和质控线(7);还包括功能化磁性微球MBs-Apt-cDNA;
所述试纸的PVC底板(5)上依次粘贴样品垫(1)、金标垫(2)、硝酸纤维素膜(3)和吸水垫(4),其中样品垫(1)搭接金标垫(2),硝酸纤维素膜(3)直接设置于PVC底板(5)上,硝酸纤维素膜(3)一端搭接金标垫(2),另一端搭接吸水垫(4);所述硝酸纤维素膜(3)上依次设有检测线(6)和质控线(7);样品垫(1)、金标垫(2)、硝酸纤维素膜(3)和吸水垫(4)各搭接部分重叠段为2mm;
所述金标垫(2)上滴加功能化金纳米粒子AuNPs-DNA1,检测线(6)上修饰捕获探针1capDNA1,质控线(7)上修饰捕获探针2 capDNA2,cDNA迁移到检测线后能介导形成互补链三明治结构捕获AuNPs,多余的AuNPs则在质控线(7)被捕获;卡那霉素浓度与检测线(6)上捕获的AuNPs数量及显色深浅呈现相关性;
将功能化磁性微球MBs-Apt-cDNA用10mmol/L、pH7.4的PBS缓冲液清洗3次后,重悬于结合缓冲液,向其中加入待测样品,震荡10 min使功能化磁性微球表面的Apt与样品中所含的卡那霉素充分结合,将与其互补的cDNA置换到溶液中;
在磁力作用下吸附磁性微球,取含cDNA的上清液作为试纸条检测液;将制备好的试纸条置于试纸条卡盒中,在加样孔滴加待检测的溶液;
当检测液中不存在卡那霉素时,T线不显色、C线显色;
当检测液中存在卡那霉素时,T、C线均显色;
其中DNA1序列为:5’-ATAGCACAAC CGTC-(CH2)6-HS-3’;
capDNA1及 capDNA2的序列分别为:
capDNA1:5’-Biotin-TGACTGTAAG CCG-3’;
capDNA2:5’-GGTTGTGCTA TTATGA-Biotin-3’;
其中,Apt及cDNA的序列分别为:
Apt:5’- Biotin-TGGGGGTTGA GGCTAAGCCG A-3’,
cDNA:5’- TTGTGCTATC GGCTTAC-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和功能化磁性微球分离预处理的卡那霉素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标垫(2)制备过程为:制备金纳米粒子并通过Au-S键的共价作用将DNA1与金纳米颗粒偶联形成功能化金纳米粒子AuNPs- DNA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和功能化磁性微球分离预处理的卡那霉素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硝酸纤维素膜(3)上靠近金标垫(2)的一端用预先孵育过的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修饰capDNA1来制备检测线(6),在靠近吸水垫(4)一端用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修饰capDNA2来制备质控线(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170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