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冲击环氧树脂微球材料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391660.7 | 申请日: | 2017-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9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莉;吴立辉;刘海涛;李旭;张陆军;郝旭东;袁梦旗;王金良;周晓楠;李玉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32;C08F220/44;C08L63/00;C08L33/14;B01J13/14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微球 耐冲击 环氧树脂固化体系 环氧树脂技术 应用前景广阔 乳液聚合法 柔韧性 耐冲击性 液体橡胶 微米级 相反转 增韧相 制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冲击环氧树脂微球材料,属环氧树脂技术领域。该材料采用相反转乳液聚合法,在环氧树脂固化体系中加入耐冲击性好、柔韧性优异的液体橡胶作为增韧相,制备得到微米级耐冲击环氧树脂微球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氧树脂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耐冲击环氧树脂微球材料。
背景技术
聚合物微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功能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功能基团等特性,在分析化学、胶体化学及色谱分离等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现有文献资料报道的环氧树脂微球主要为中空微球或多孔微球,吴洋等(反应诱导相分离法制备环氧树脂微球的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 28(1):27-30)采用反应诱导相分离法成功制备出的微米级环氧树脂微球虽然表面光滑,无破损和缺陷,但并没有进一步对环氧树脂微球的增韧改性进行相关研究,该微球内应力大、柔韧性不足,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其制备方法也太过繁琐。因此,制备一种耐冲击环氧树脂微球材料,提高环氧树脂微球材料的力学性能,从而满足环氧树脂微球材料的高性能化需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耐冲击环氧树脂微球材料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冲击性能好、柔韧性好的环氧树脂微球材料。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高浓度的乳液模板法,在环氧树脂固化体系中加入柔韧性好、耐冲击性好的液体橡胶作为增韧相,制备得到环氧树脂微球材料,耐冲击效果显著。
该环氧树脂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1、以甲苯为反应溶剂,氮气保护下,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腈为反应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80-90℃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未反应物质后得到透明粘稠状液体橡胶,作为增韧相备用。
其中: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0.15~0.2:0.1~0.2:0.01~0.02。所述液体橡胶重均分子量在20000~30000之间;
2、在烧瓶中加入环氧树脂、固化剂、溶剂、乳化剂得到均匀混合物,再加入步骤1的增韧相,搅拌并混合均匀后置于50~60℃水浴中预固化待用。
其中:环氧树脂为双酚A聚氧乙烯醚环氧树脂、对氨基苯酚三缩水甘油基环氧树脂等常用低粘度环氧树脂,优选双酚A聚氧乙烯醚环氧树脂;固化剂为室温低粘度固化剂,优选低聚物聚酰胺650;溶剂为沸点在100~200℃之间的有机溶剂,优选甲基异丁基酮。
乳化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司盘80的复配体系,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司盘80的质量比为2:1。
3、将步骤2所得产物置于机械搅拌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去离子水,滴加完毕后得到乳白色稳定乳液,控制步骤2混合物的质量为去离子水质量的1~1.5倍,然后将体系置于50~60℃水浴中继续反应至反应结束,用丙酮清洗产物后室温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耐冲击环氧树脂微球材料。
上述步骤1中环氧树脂、固化剂、溶剂、乳化剂、液体橡胶增韧相的质量比为1: 0.7~0.9:0.8~1.0:0.2~0.4:0.05~0.1。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增韧相为液体橡胶,其主链不含双键,柔韧性和耐老化性能优异,侧链带有的环氧基团和极性CN基团与环氧树脂基团的界面相容性好,随着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进行,液体橡胶逐渐析出产生微相分离成为橡胶粒子,分散在环氧树脂固化网络中但不破坏其整体交联结构,当体系受载时,分散的橡胶粒子可缓冲并吸收能量,达到较好耐冲击效果;(2)本发明采用阳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复配的方式得到稳定的环氧树脂W/O乳液体系,乳液质量分数达到50%以上,体系固含量高,乳液经聚合后可直接得到耐冲击微球材料,便于使用;(3)本发明反应简单易控,室温固化,适合生产放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16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