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催化连续制备醇醚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1161.8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9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霞;陈篙嵩;张军平;赵秋;杨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41/03 | 分类号: | C07C41/03;C07C41/34;C07C41/42;C07C43/10;C07C4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制备 微波催化 醇醚 气提 简化工艺过程 产品精制 极性体系 加速分子 微波反应 吸收单元 消除反应 旋转摩擦 循环利用 依次连接 组分分离 穿透性 副产物 无接触 诱导期 收率 微波 能耗 停留 吸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波催化连续制备醇醚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波反应单元、气提吸收单元和产品精制单元。本发明利用微波对极性体系的穿透性好、无接触以及加速分子间旋转摩擦效应等优势,消除反应诱导期,缩短反应停留时间,提高反应速率,同时降低生成副产物的几率,简化工艺过程;通过气提吸收等操作分离未反应的原料,并加以循环利用,从而提高产品收率,降低轻组分分离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工溶剂领域,涉及一种微波催化连续制备醇醚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醇醚是一种良好的传统有机化工溶剂,被广泛应用于燃料抗冻剂、清洗剂、萃取剂、柔印油墨、丝印油墨以及有色金属选矿剂等方面,其中乙二醇单甲醚和丙二醇单甲醚,是工业上较常用的两类大宗溶剂产品。丙二醇单甲醚(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ether,PM),是一种绿色、环保、无毒、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溶剂,其需求量仅次于乙二醇单甲醚,在环保要求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其也是最有望替代有毒介质乙二醇醚的溶剂产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PM目前主要应用于苯丙乳液、丙烯酸乳液及其乳胶漆体系,具有降低成膜温度、促进凝聚成膜,并保证涂膜具有良好状态的作用。
在醇醚的制备过程中,通常加入大量的一元醇确保单醚产品的选择性,同时利用充足的时间以保证环氧烷烃的完全转化,尽量简化分离纯化过程。国内通常采用间歇釜式反应,其操作过程大致为:①加入过量的一元醇,然后逐渐加入环氧烷烃,确保反应过程中的醇比适中;②通过撤热控制反应过程平稳,避免过度醚化影响产率;③确保足够反应时间,使得环氧烷烃完全转化;④先后经过精馏,分别分离出加入的过量醇以及单醚、多醚产品,而含催化剂的重组分作为废液进入废水系统。操作过程中,温度的波动、浓度的不均以及停留时间过长导致大量副产物生成,极大的影响了单醚的产率和生产效率。专利CN101921180 A即是采用此种方法,这种传统生产方法普遍存在反应时间长、收率低、醇比大、能耗高以及副产品多等缺点。
经过多年的工艺创新与优化改进,目前醇醚的生产工艺逐渐过渡为管式反应生产方法。专利CN 101337864 A公开了一种连续化管道反应制备乙二醇单正丁醚的方法,醇比采用5:1~6:1,反应时间需要1~3h,但其存在进料醇比高导致脱轻过程复杂且分离能耗高,反应时间过长导致多醚副产物多等不足。为进一步改进醇醚的生产技术,国内外先后开发出了多种单醚生产方法。
US 9227899B2公开了一种反应精馏制备丙二醇单甲醚的方法,CN 104788294 A公开了一种反应精馏合成乙二醇单丁醚的装置和工艺方法。反应精馏的优势是利用反应物与产物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对挥发度,利用反应热将轻组分原料汽化后逐渐在精馏塔上部富集,通过塔顶冷凝回流至塔内持续参与反应。过程中塔顶的冷凝回流极大的促进了塔内原料转化,但针对环氧开环醚化存在较大放热量的特点,反应精馏方法仍需要再沸器额外供热以减少底部环氧烷烃的含量,增加了工艺的能耗。
CN 105585455 A公开了一种连续醚化法制备乙二醇单甲醚的方法,该方法是以乙二醇和甲醇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醚化反应。该方法进料比控制一般在为4:1以上,温度控制普遍达到160℃,但存在醇比大、反应温度高以及副反应多的不足。CN100556881 A公开了一种乙二醇单乙醚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膜反应器,通过将反应原料汽化后在膜内进行反应,但普遍存在催化剂活性位点少,醇醚选择性和产率较低,不利于规模化生产。
与传统的间歇式搅拌釜生产方法相比,上述文件公开的生产醇醚生产方法虽然有所改进,但依然普遍存在工艺复杂、醇比大以及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如何简化工艺、降低反应醇比、提高过程效率,是生产丙二醇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11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