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生态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1004.7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0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欧建德;康永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建德;明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6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5207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生态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生态栽培方法,该方法采用南方红豆杉、黄花倒水莲与细叶青蒌藤进行套种。该方法由于南方红豆杉、黄花倒水莲与细叶青蒌藤三者的根系深度不同但需要肥料大致相同,且在南方红豆杉干型培育的前3年,通过该株行距等方式,创造出了适宜黄花倒水莲的生长环境与时间,而黄花倒水莲采收后,由于其茎叶大且易腐烂,腐烂后又为南方红豆杉与细叶青蒌藤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三者相辅相成,充分利用生长空间,形成合理的立体栽培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节约投资成本,且经济生态效益好、栽培方法简单、易规模化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乔木培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生态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豆杉始载于《东北药植志》,别名赤柏松、紫杉、紫柏松,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红豆杉在全世界有11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热带地区,中国有4种1变种,即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西藏红豆杉等,分布于东北、华南和西南地区。南方红豆杉雌雄异株,雌株授粉率受天气、温度、湿度、风向等因子影响。雌株能结果,但单株种量很低,而且种子休眠期长达1-2年,幼苗生长很慢,给大面积繁殖栽培带来很大困难。
现有的南方红豆杉繁育大多通过采穗圃来实现,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396687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南方红豆杉的采穗圃的营建方法等,大多难以实现干型优美、培育成本低、观赏价值高的南方红豆杉的培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生态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体生态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⒈选择透光度为30%~50%全日照的林下地块进行南方红豆杉绿化幼苗的林下栽培;
⒉清理林下杂灌与杂草,在林下空间按照南北走向且株行距40cm~50cm×50cm~90cm配置种植穴,并于冬季雨后进行上述南方红豆杉幼苗定植;苗木选择苗高80cm~100cm的健壮的三年生南方红豆杉苗木定植;
⒊在两行南方红豆杉中间预留细叶青蒌藤种植穴位后,根据行间距大小,配置1行~2行的灌木药材黄花倒水莲;采用2年生黄花倒水莲苗木按照株行距30cm×40cm标准定植,形成侧方荫蔽明显、高度层次分明的立体栽培结构;
⒋在预留细叶青蒌藤种植穴位,采用0.5年~2年生细叶青蒌藤苗木,按照株距10 cm标准定植,形成上有乔木药材南方红豆杉、中有灌木药材黄花倒水莲、下有草(藤)本药材细叶青蒌藤的乔灌草(藤)立体生态栽培结构。
⒌每年3月、5月、9月全面除草,结合除草进行施肥;
⒍于定植2年~3年后,逐年采收南方红豆杉基部枝叶、利用,要求采收后相邻两行的南方红豆杉之间的林内透光度保持在30%~50%左右;
⒎在定植后第3年的10月~11月之间,黄花倒水莲种子成熟季节采收黄花倒水莲的种子与根茎,并将采收后黄花倒水莲的茎叶散放于林下;
⒏造林后4年~6年,每隔两年的9月~10月采收细叶青蒌藤。
进一步地:
上述步骤1还包括选择土壤肥沃、呈微酸性的林下地块结合深翻施基肥的方式进行南方红豆杉绿化幼苗的林下栽培。
上述步骤5中每亩施肥量为40kg~100kg,肥料为含N、P、K各15%的复合肥。
上述步骤5中还包括保留单一主梢、及时抺除多余主梢。
上述步骤7还包括黄花倒水莲采收后可根据相邻两行的南方红豆杉之间的林内透光度情况决定是否续种黄花倒水莲。
上述步骤5中还包括解除缠绕于南方红豆杉和黄花倒水莲细叶青蒌藤,使之平伏于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建德;明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未经欧建德;明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10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点区域单元的火灾预警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有水箱的剥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