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火车的车头灯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390951.4 | 申请日: | 2017-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7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旸晖;李雨雪;周辉;夏成樑;刘小煜;王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1S41/141 | 分类号: | F21S41/141;F21S41/33;F21V19/00;F21Y115/10;F21W10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火车 车头灯 装置 | ||
1.一种用于火车的车头灯装置,包括第一抛物线型反光碗、第二抛物线型反光碗、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第五发光二极管、第六发光二极管、第七发光二极管、第八发光二极管、第九发光二极管、第十发光二极管。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用于火车的车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五发光二极管位于第一抛物线型反光碗内,共同构成车头灯装置的上半部分;所述第六至第十发光二管位于第二抛物线型反光碗内,共同构成车头灯装置的下半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用于火车的车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头灯装置的上半部分与车头灯装置的下半部分,以整个车头灯的中轴为中心,呈轴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用于火车的车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抛物线型反光碗,壁厚6.405毫米,焦距20毫米,前方开口最大半径74.8毫米;第一和第二抛物线型反光碗内壁镀铝膜,在可见光波段(380~780纳米)平均光反射率大于95%。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用于火车的车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十发光二极管,均为贴片式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配光曲线为朗伯分布,具体参数满足单个发光二极管的光通量大于500流明、尺寸小于2.5×2.5毫米,优选为CREE公司的XLamp XB-H型白光发光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用于火车的车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五发光二极管共同构成第一光源模块,以第一抛物线型反光碗内壁顶点为原点建立第一直角坐标系,第一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连线方向为第一直角坐标系的纵坐标,垂直于第一直角坐标系的纵坐标且在第一至第五发光二极管所在平面内的方向为第一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第一至第五发光二极管在第一直角坐标系上位置分别为(0, 20)、(0, 16.5)、(8, 19.36)、(-6, 16)、(2.5,11.75),坐标单位为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用于火车的车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至第十发光二极管共同构成第二光源模块,以第二抛物线型反光碗内壁顶点为原点建立第二直角坐标系,第六和第七发光二极管的连线方向为第二直角坐标系的纵坐标,垂直于第二直角坐标系的纵坐标且在第六至第十发光二极管所在平面内的方向为第二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第六至第十发光二极管在第二直角坐标系上位置分别为(0, 20)、(0, 16.5)、(8, 19.36)、(-6, 16)、(2.5,11.75),坐标单位为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9095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