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管架过渡段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8112.9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4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聪;刘晋超;马兆荣;元国凯;杨敏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2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思泽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过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管架过渡段,包括:底板、主筒体、外环板以及多个传力件;主筒体的第一端与底板连接;外环板套设于主筒体的第二端外壁;多个传力件与主筒体以及外环板连接且沿主筒体的外周间隔设置,且传力件的数量和位置与导管架柱匹配;所述传力件包括面板和腹板,面板的第一端与外环板连接,面板的第二端与导管架柱的顶面配合;腹板固定连接于面板与主筒体的外壁之间,且腹板的一端与导管架柱的侧面配合。本发明可有效降低传力构件所需的布置高度,结构布置更为紧凑,适用于不同容量的风机,不受风机塔筒尺寸的影响;并且面板和腹板的均与导管架柱配合,共同将风机载荷向导管架柱传递,保证了导管架过渡段的刚度和强度,传力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导管架过渡段。
背景技术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开发效率高,经济性好,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世界各国正在大力建设风电场,风力发电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海上风机基础不仅承受上部高耸的风机带来的荷载,并且将抵抗波浪荷载、风荷载、水流荷载、船舶撞击荷载等多个荷载的共同作用,其所受水平力和倾覆力矩较大,且风机正常运行对基础不均匀沉降和法兰面倾角都有比较高的控制要求。海上风机基础选型应综合考虑水深、海床地质条件、离岸距离、海洋环境条件和施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对于海上风电场中的桩基础,主要包括单桩基础和多桩基础,单桩一般造价相对较低,是目前主要的应用型式,而多桩基础具有更好的刚度和安全性,对地质和水深的适应性较广。导管架多桩基础采用三根或三根以上的钢管桩打入海底,导管架与钢管桩之间通过灌浆连接形成整体。导管架上部为过渡段,顶部通过法兰与塔筒连接。导管架基础具有很好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利于采用大容量风电机组。
导管架过渡段是连接导管架腿柱和风机塔筒的重要传力结构,对极限强度和疲劳性能要求都较高。现有工程中应用的斜撑管式过渡段在节点冲切强度和疲劳加强设计中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且斜撑布置所需的高度和平面位置较大,在平台高程较高、风机叶尖较低时难以满足布置要求。斜撑管式过渡段在海上风机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塔筒底端直径和盘面直径增加的条件下,局限性尤为凸显,难以满足大容量风机过渡段的高度和平面布置要求,且加工制造难度较高,有必要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强度刚度较大的导管架过渡段以满足大水深、大风机的布置和传力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导管架过渡段节点冲切强度和疲劳设计具有较大局限性,从而使得导管架过渡段的强度和刚度不足,传力不均匀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强度刚度较大、传力均匀的导管架过渡段。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导管架过渡段,用于与导管架柱配合,包括:底板、主筒体、外环板以及多个传力件;所述主筒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外环板套设于所述主筒体的第二端外壁,所述主筒体的第二端为与所述主筒体的第一端相对的一端;多个所述传力件与主筒体以及外环板连接且多个传力件沿主筒体的外周间隔设置,且所述传力件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导管架柱匹配;所述传力件包括面板和腹板,所述面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外环板连接,且所述面板与外环板呈夹角设置,所述面板的第二端与导管架柱的顶面配合,所述面板的第一端与面板的第二端为相对的两端;所述腹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面板与所述主筒体的外壁之间,且所述腹板的一端与导管架柱的侧面配合;所述主筒体、外环板、传力件均位于所述底板的第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81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