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稠油掺稀混合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387216.8 | 申请日: | 2017-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0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园;彭振华;丁雯;许强;任向海;高定祥;康红兵;王轲;张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 |
| 代理公司: | 11276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云贵;金卫文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管 稠油 稀油 外筒 射流孔 稀混合 方向流动 周壁 环形空隙 两端封闭 喷射筒 内筒 喷出 入孔 油液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稠油掺稀混合工具,包括外筒、喷射管、支撑块、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连接于外筒的两端,喷射管套设于所述外筒内,喷射管的两端封闭,并且在喷射管靠近第一接头的周壁上开设有稀油入孔,用于向喷射管内通入稀油,喷射管的靠近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的周壁上开设有射流孔稠油自第一接头进入外筒与内筒之间的环形空隙,并朝向第二接头的方向流动,稀油自稀油孔进入所述喷射筒,朝向射流孔的方向流动并自射流孔喷出,与流过的稠油进行第一次混合,混合后的油液进入第二接头内,进行第二次混合。该稠油掺稀混合工具能够使得稀稠油混合充分,减少稀油用量,从而降低能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稠油掺稀混合工具。
背景技术
掺稀降黏是稠油开采工艺的重要技术,混合器是该工艺中提高掺混效果的主要工具。原油在地层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是进入井筒后随着垂直上升流动过程中井筒温度的降低,原油粘度增大,流动性变差,使油井无法投产和维持生产。掺稀降粘是稠油开采工艺中的主要形式之一,稀油从油套环空注入,到达掺稀点后与稠油混合并进入油管,达到稠油降粘举升目的,混合器是掺稀降粘工艺中提高掺混效果的主要工具。
混合器的结构分为静态式和动态式两类。静态混合器分为射流式和掺混式等结构,射流式主要形式为在筒壁上开设径向或与径向呈一定角度的射流孔,利用稀油流体自身的射流作用与稠油混合达到掺混的效果(可参考专利的专利号为CN201288542[P]和CN201410790174[P])。掺混式结构主要有在混合油上返筒体上形成不规则结构,有的是形成多个椭圆形节流阀串联结构,每个节流阀彼此偏转90度(可参考专利的专利号为US20050078553A1[P]);有的是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孔板,每个孔板上的孔沿轴向投影基本不重叠(US20170056846A1[P]);有的是设置有波浪形的壁元件,在其波峰和波谷处开有通孔(US4222672[P])。动态混合器一般是设置有中心转轴,在轴上安装有不连续的动力叶片(可参考专利的专利号为CN201110113356.2[P]和CN103306647A[P])或连续的螺旋叶片(可参考专利的专利号为CN200820103779.X[P]和CN200820108508.3[P]),利用流体冲击叶片旋转剪切混合油液并不断产生涡流,以达到掺混目的。
目前,混合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掺混效果不理想,油液举升过程中常常出现段塞流现象;另外掺混压力降较大,造成抽油系统能耗增加,加大掺稀量又造成了大量稀油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如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得稀稠油混合充分,减少稀油用量,从而降低能耗的效果的稠油掺稀混合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稠油掺稀混合工具,其包括外筒、喷射管、支撑块、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连接于所述外筒的两端,所述喷射管套设于所述外筒内,
所述喷射管的两端封闭,并且在所述喷射管靠近所述第一接头的周壁上开设有稀油入孔,用于向所述喷射管内通入稀油,所述喷射管的靠近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的周壁上开设有射流孔,
稠油自第一接头进入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的环形空隙,并朝向第二接头的方向流动,稀油自所述稀油孔进入所述喷射筒,朝向射流孔的方向流动并自所述射流孔喷出,与流过的稠油进行第一次混合,混合后的油液进入所述第二接头内,进行第二次混合。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喷射管支撑连接于所述外筒上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于所述外筒的内周壁上,所述喷射管靠近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座,并经所述支撑座支撑于所述外筒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沿着第一方向的两侧的侧面为与所述外筒的内周壁相配的圆弧面,该第一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外筒相对两侧的内周壁密封抵接,
所述支撑座沿着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的侧面为收容的弧面,该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的侧面与所述外筒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沿着所述外筒的轴向延伸的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72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燃冰的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
- 下一篇:配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