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物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6753.0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6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弛;钟重;冯一舰;孙璐;胡正峰;杨晓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52;C02F103/0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黄平英 |
地址: | 31000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物 污染 地下水 原位 化学 氧化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物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A溶液注射至有机物污染地下水中,养护6~18小时;再注射B溶液,养护2~6小时;最后注射C溶液养护12~24小时;如此循环至地下水污染物检测达标;所述A溶液为高铁酸盐、碱性溶液和稳定剂的混合液;所述B溶液为络合剂水溶液;所述C溶液为水稀释后的双氧水。本发明采用高铁酸盐进行预氧化和包裹沉淀部分非可溶的还原物质,降低地下水中污染物和还原性物质的含量,同时高铁酸盐为过氧化氢提供铁离子,形成催化氧化反应,达到有机污染物高效去除的效果。将该化学方法应用于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可取得较好的氧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具体涉及有机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处理方法,属于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城市功能区的转化和城市布局的调整,大量的化工企业转产并陆续搬迁出城市中心区域,并遗留下大量的污染工业场地,其中许多场地存在有机物污染问题。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包括苯系物(BTEX)、氯代烃、苯酚类、硝基芳烃类等。由于这些有机污染物具有适度的溶解性,其能够随着地下水流进行迁移扩散,从而对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危害和负面影响,而且由于有机溶剂适度的挥发性和较强的毒害性,其可以通过大气迁移途径暴露于人体,进而对场地上及周边的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
化学氧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其也被常用于污染地下水的修复。通过向地下水中加入化学氧化药剂对目标有机污染物进行化学氧化,破坏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从而降低污染地下水的毒性,实现降低环境风险的效果。地下水化学氧化技术具有适用性强、高效且操作简单的特点,其关键点在于氧化药剂的选择和使用。
常见的地下水化学氧化药剂包括过氧化氢、过硫酸盐和高锰酸盐等。其中过氧化氢可以通过添加硫酸亚铁催化产生羟基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过硫酸盐能够产生缓慢且持续的氧化效果,有助于氧化药剂的扩散;高锰酸盐则对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具有选择性氧化的效果。
近些年来,一种新型的绿色的氧化材料——高铁酸盐试剂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电势电位、优良的氧化选择性和杀菌效果,在污染水体修复方面展现出较强的应用潜力。但由于高铁酸盐的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在水溶液状态下易发生分别,其给高铁酸盐的应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另外高铁酸盐单价较高,也限制了其在污染地下水化学氧化修复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有机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药剂氧化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物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方法。
一种有机物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A溶液注射至有机物污染地下水中,养护6~18小时;再注射B溶液,养护2~6小时;最后注射C溶液养护12~24小时;如此循环至地下水污染物检测达标;
所述A溶液为高铁酸盐、碱性溶液和稳定剂的混合液;
所述B溶液为络合剂水溶液;
所述C溶液为水稀释后的双氧水。
本发明中所述“如此循环”是指以“A溶液注射至有机物污染地下水中,养护6~18小时;再注射B溶液,养护2~6小时;最后注射C溶液养护12~48小时”为一轮进行循环。
本发明提出采用高铁酸盐作为氧化剂,通过调节pH、添加增加稳定性的无机离子等方法,提高注射阶段高铁酸盐溶液的稳定性。通过与过氧化氢的组合注射,提高氧化的效率降低氧化的成本。采用高铁酸盐进行预氧化和包裹沉淀部分非可溶的还原物质,降低地下水中污染物和还原性物质的含量,同时高铁酸盐为过氧化氢提供铁离子,形成催化氧化反应,达到有机污染物高效去除的效果。将该化学方法应用于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可取得较好的氧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未经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6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