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检测滑板损耗的受电弓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86426.5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3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武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20 | 分类号: | B60L5/20;G01B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370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检测 滑板 损耗 受电弓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受电弓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检测滑板损耗的受电弓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牵引机车从接触网取得电能的电气设备,安装在机车或动车车顶上。负荷电流通过接触线和受电弓滑板接触面的流畅程度,滑板与接触线间的接触压力、过渡电阻、接触面积有关,取决于受电弓和接触网之间的相互作用。
受电弓在与电网线路的接触过程中,由于碳滑板与线路的摩擦,会对碳滑板造成一定的损耗,因此需要定期对碳滑板厚度进行检测,以防止碳滑板磨损影响列车的取电。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碳滑板厚度检测装置需要采用特定设备,在列车停驶状态下对碳滑板厚度进行分点测量,而后通过将测量数据与碳滑板厚度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计算碳滑板的磨损量,测量速度较慢,且难以进行单人检测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检测滑板损耗的受电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碳滑板厚度检测装置需要采用特定设备,在列车停驶状态下对碳滑板厚度进行分点测量,而后通过将测量数据与碳滑板厚度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计算碳滑板的磨损量,测量速度较慢,且难以进行单人检测操作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能够通过便捷的碳滑板厚度测量操作,并通过对照板对碳滑板的磨损量进行实时观察,提高碳滑板磨损量测量的效率,且能够通过单人进行测量,提高碳滑板厚度测量的效率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于检测滑板损耗的受电弓,包括支撑架、底架,弓架和碳滑板,所述支撑架顶部安装有所述底架,所述弓架的一分支下端通过扇形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配合,所述弓架的另一分支与所述底架转动配合,所述底架一侧安装有连杆,所述底架一侧安装有连接所述连杆的升降气缸,所述弓架顶端安装有碳滑板,所述碳滑板一侧的所述弓架上安装有磨损监测装置,所述磨损监测装置与所述碳滑板平行;
所述磨损监测装置包括一侧为开口的盒体,所述盒体内侧底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盒体的螺杆,所述螺杆一端安装有拐把,所述盒体内部安装有成型有对照刻度线的对照板,所述对照板下方安装有两组提升杆,所述提升杆上安装有与所述螺杆啮合的伞齿轮,所述伞齿轮顶部通过轴承与所述盒体内壁上设置的固定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连接所述弓架的升弓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气缸内部设置有连接所述连杆的降弓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磨损监测装置与所述弓架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所述磨损监测装置的所述盒体的开口侧朝向所述碳滑板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提升杆为螺纹杆,且所述伞齿轮中心轴上成型有与所述提升杆啮合配合的螺纹孔。
作为优选,所述伞齿轮与所述螺杆咬合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内侧成型有与所述对照板滑动配合的滑槽,且所述对照板上成型有平行于所述螺杆中心轴的对照刻度线。
一种滑板损耗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所述升降气缸与所述弓架的配合,进行降弓操作;
b、摇动所述拐把,将所述对照板正面最低处的对照刻度线与所述碳滑板的底端平齐;
c、根据对照刻度线与所述碳滑板顶部不同位置的高度对比,进行数据记录;
d、通过反向转动所述拐把,对所述对照板进行复位。
所述步骤c中,数据记录需至少采集等间距的4组测量点进行数据记录。
所述步骤c中,高度对比时,需保持观察者眼部、观察点和对照线位于同一水平面。
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通过所述磨损监测装置可对碳滑板厚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所述对照版与所述碳滑板厚度的对比,对所述碳滑板的磨损量进行实时记录,提高碳滑板磨损数据的检测效率;
2、通过所述拐把、所述螺杆和所述提升杆的配合,可实现所述对照板位置的均匀平衡提升,实现单人操作,降低碳滑板磨损监测工作的工作效率,降低监测工作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磨损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64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