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棉花低温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85588.7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7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淑叶;赵新华;庞朝友;张思平;刘绍东;沈倩;葛常伟;陈静;马慧娟;张小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22 | 分类号: | A01N43/22;A01P21/00;A01G7/06;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剂 棉苗 表油菜素内酯 棉花 耐低温能力 棉花叶片 氮酮 制备 溶解 细胞膜 叶绿素 低温胁迫 棉花苗期 抵抗力 渗透剂 有机硅 乙醇 水中 吸收 渗入 缓解 伤害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棉花低温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棉花低温调节剂中24‑表油菜素内酯有助于提高棉苗耐低温能力;在乙醇的溶解作用下,确保24‑表油菜素内酯和氮酮充分溶解于水中,进而有助于各组分以溶液的形式被棉苗吸收。氮酮起到渗透剂作用,可促进棉花叶片对该低温调节剂的吸收,使得24‑表油菜素内酯等其他组分渗入棉花叶片中,与吐温和有机硅共同提高该低温调节剂的药效,进而提高棉苗的低温抵抗力。实施例的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棉花低温调节剂可以提高棉花苗期的耐低温能力,减缓或避免低温对棉苗细胞膜的伤害,缓解低温对叶绿素的破坏,进而使棉苗在低温胁迫下保持相对较高的光合能力,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棉花低温逆境调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棉花低温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北内陆棉区成为全国棉花优势产区。近年来60%的棉花产量来至西北内陆棉区,但西北内陆无霜期短,前期易遭受冷害和霜冻危害。棉花苗期遇低温会造成棉苗弱、生长迟缓、萎蔫或黄化,极易形成“老小苗”;并且低温会使棉株易感染真菌而诱发多种病症,导致大田缺苗断垄甚至重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现今多采用地膜覆盖植棉技术或棉花育苗移栽技术实现棉花低温逆境调控。
地膜覆盖植棉是一种通过增加地温实现棉花早播种、早出苗、苗期增温的技术。常用的地膜覆盖植棉技术为了尽可能增加棉花苗期温度,避免棉苗受到低温伤害,在棉花放苗后仍然覆膜至棉花生育后期才揭膜,导致揭膜难度增大,碎残地膜滞留在田间。地膜覆盖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污染土壤环境,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最终将导致农业生产的不可持续性。
棉花育苗移栽技术是一种在适宜环境育苗,待棉苗发育良好后再移栽到大田中的方式,能够在延长棉花生育期的同时有效避免棉花苗期遭遇低温伤害。传统育苗移栽技术采用营养钵进行初期育苗,但是传统的营养钵育苗移栽存在着用工多、管理繁琐、劳动强度大,不适合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新型育苗移栽技术以综合育苗基地替代传统营养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营养钵育苗存在的问题,但新型育苗移栽要求的技术含量高,并且需要综合育苗基地,会较大幅度增加棉花种植成本,相对于直播必然会降低棉农的收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棉花低温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调节剂能够有效减轻或避免棉花苗期遭受低温伤害,并且在使用过程操作简单,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也不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棉花低温调节剂,包括:24-表油菜素内酯、乙醇、吐温、氮酮、有机硅和水;所述24-表油菜素内酯的质量、乙醇的体积、吐温的体积、氮酮的体积、有机硅的质量和水的体积比为(0.05~0.5)mg:(0.5~2)mL:(0.8~1.5)mL:(0.5~2.5)mL:(0.28~0.32)g:1000mL。
优选的,所述24-表油菜素内酯的质量、乙醇的体积、吐温的体积、氮酮的体积、有机硅的质量和水的体积比为(0.1~0.45)mg:(1.0~1.5)mL:(1.0~1.2)mL:(1.0~2.0)mL:0.30g:1000mL。
优选的,所述有机硅为聚三硅氧烷;
所述吐温为吐温20、吐温40和吐温80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棉花低温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24-表油菜素内酯溶解于乙醇后加入氮酮,得到混合液;
(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和水混合,得到稀释液;
(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稀释液与吐温和有机硅混合,得到棉花低温调节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55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