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镇咳祛痰抗炎的保健品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385525.1 申请日: 2017-12-20
公开(公告)号: CN108125237B 公开(公告)日: 2021-04-02
发明(设计)人: 邵卫樑;杭晓敏;夏祎稚;施云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L33/105 分类号: A23L33/105;A23L2/39;A61K36/8969;A61P11/14;A61P11/10;A61P29/00
代理公司: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 31311 代理人: 朱九皋
地址: 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田***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祛痰 保健品 及其 制备 工艺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镇咳祛痰抗炎的保健品,其含有50‑100%的镇咳祛痰抗炎中药提取物,余量为辅料及矫味剂;按生药计,镇咳祛痰抗炎中药提取物中,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罗汉果3.5‑7%,金银花3‑6.5%,杭白菊1.5‑4%,桔梗2‑4.5%,黄精3‑6%,肉桂0.5‑1.5%。本发明以可与食品等同使用的药食两用中药为原料配制的保健食品,具有显著镇咳祛痰抗炎功效,同时配以具有强抗氧化作用以及较强免疫作用的生药,使产品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和免疫作用。本发明还公开了前述镇咳祛痰抗炎的保健品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完全用药食两用原料,具有镇咳祛痰、抗炎以及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 的保健品食品;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前述保健品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咳嗽、咳痰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是呼吸系统 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两大症状。其产生机制及病因复杂,可能与体内众多受体、细胞因子 等有密切关系。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有许多化学药和中药主治功能具有镇咳 祛痰抗炎功效。

现有镇咳祛痰化学药主要类型为是中枢型、外周型或两者兼备,同时伴有促进痰分泌 的功能。但众所周知,任何种化学药对人体都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除肝肾毒性外,就临 床副作用看,通常都有头晕,嗜睡,胃部不适,呕吐,便秘,口干和头痛。有些长期使用 有可引起震颤、焦虑、失眠、心悸、出汗、发热感、血压升高、有些会使视力模糊和轻度 皮疹等,有些更有药物依赖的成瘾性。诸如吗啡、麻黄碱、可待因、福尔可定、右美沙芬、 喷托维林、苯丙哌林等等;有些会引起恶心呕吐、嗜睡、过敏等,如愈创木酚等;有些 甚至会导致抽搐、惊厥等。如氯苯那敏、氨茶碱等;

在现有中药治疗和健康保健范畴内,针对中药的毒性及副作用强弱,卫生部公布有三 种名单:1.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2.作为中药可用于保健品中的名单;3.保健 食品禁用中药名单。显而易见,上述三个名单中,毒性及副作用依次增强。可服用量及可服用周期当然依次降低。名单1为可与食品同等使用的中药,表明其毒性及副作用很微, 即使长期服用也可。名单2只可以作为中药添加在保健食品中。表明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 有一定功效,但需限量且不能长期服用。而名单3是只能作为治疗用的中药,不能添加入 保健食品。是有治疗作用也有较大毒性和副作用的中药。

中药单味或组方有许多镇咳祛痰药,据文献统计报道,用于镇咳祛痰治疗频率最高的 30种中药如下(使用频率依次由高至低):

甘草、桔梗、苦杏仁、薄荷、陈皮、麻黄、黄芩、紫苏、半夏、川贝母、桑叶、前胡、 连翘、石膏、百部、金银花、枇杷叶、麦冬、茯苓、荆芥、冰片、牛黄、化橘红、紫菀、 五味子、枳壳、朱砂、款冬花、浙贝母、瓜蒌。

其中可作为食用用量的只有5味,即甘草、桔梗、紫苏、金银花、茯苓。

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甘草,显然其有较强镇咳作用,但也有较多报道,长期服用甘草, 有较显著的毒副作用。诸如可诱发高血压、低钾血症、头痛、浮肿、心脏损害、乏力感等副作用。甘草有储钠排钾的副作用,故肾脏病患者不可过量使用。甘草甘缓,令人中满,凡因甘腻而满闷的消化系疾病患者亦应慎用,勿使过量。目前虽有甘草与其反药(如大豆等)合用者,但仍应以慎重为宜。

且甘草历来作为治沙的保护植物。为保护野生甘草等固沙植物,国家卫生部也已发文 《卫生部关于限制以甘草、麻黄草、苁蓉和雪莲及其产品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明 确表明“禁止使用野生甘草、麻黄草、苁蓉和雪莲及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成份”。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年发病率高,且可小范围流行甚 至引起大流行。因其可以引起心肌炎、急性肾炎、脑炎,甚至引起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研究表明,急性肺损伤(ALI)及其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 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氧化损伤及氧化—抗氧化失衡,是这些病症的重要发病机制之 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855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